梁王急得眼睛里冒火,可是吴英其实并不是太着急,梁国怎么样又跟他没关系。
当一个国家的君主把自己的国家放在天平之上,用全部国运来成全个人私欲,追求那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永享富贵的理想,那么他就已经失去了为王者的资格。
民间民意沸腾,不过是他先前举动的反噬罢了。
……
当听到武国军队正在向梁国泉柳一地聚集的时候,此地百姓人心惶惶。
泉柳算不上什么重镇,却是从东北方娄国攻打梁国腹地重城宁泰城的必经之路,战争一打响,这儿的百姓就遭了难。
然而首先将矛头对准他们的,不是武国的军队,而是梁国的军队。
乡里乡亲还算团结,几个提前知道消息的人挨家挨户敲门,然后众人如临大敌,开始翻箱倒柜。
「这回把粮食藏哪儿?」
城中姓刘的一户人家也得到了消息,他们面色苍白,互相看了一眼。
刘家老头哆嗦着道:「上回藏旱井底下也被发现了,还让老大挨了二十个军棍,这回是不能藏那儿了。」
「在树下挖个坑,把粮食装到瓦罐里面埋起来?把泥土踩实,也不一定会被发现……」刘家老太也坐立不安,「或者在墙里面挖个缝,塞进去呢?用泥糊住缝,一夜的工夫就干了,根本就看不出来。」
「好主意!好主意啊!」刘家老头眼前一亮。
一家人得了这么一个好办法,赶紧忙活了起来。
他们把粮食放到布袋里面,在墙上卸下砖块,然后又把粮食塞了进去,砖石敲掉一半,制造出一个可以容纳粮食的墙壁中空层,最后用土糊上,过了个把时辰土干掉了,果然看不出来异样了。
「这么个好主意,我这就去告诉村里人。」刘家老头眼神发亮。
一家人被他唬了一跳,连忙制止了他。
他那上回挨了二十个军棍的好大儿挡在他面前,凄苦道:「爹,这么个方法咱们家知道也就得了,要是被其他人知道,又不小心走漏了风声,那咱们家的馀粮也没了,下回军队再来征粮食,可就要把屋墙给推倒找粮了。」
刘家老头脸色一下子变得晦暗,有心想要斥责自己家里人太不顾乡里乡亲的情义,可是又想到了上回发生的破烂事儿。
来收缴粮食的士兵在隔壁人家找不到粮食,对着那一家人好一顿拳打脚踢。最后那人挺不住说了藏粮食的地点,说是在柳树下的一个地窖里,用草席子盖着,上面还覆盖了土。
于是那些粮食就全都没了。因为地窖盖得比较大,是几户人家共用的,他们把自己家的粮也藏在了那儿。
即便说出了藏粮食的地点,可还是没有保下那人的一条性命,梁国军官以抗拒征缴粮食为由,将那一家人拽到外头杀了。
村里人出去的时候就看到了沾满了尘土的尸体,和地上的大滩血迹,那些征缴粮食的军队扬长而去。
一听到武国军队即将来,梁国军队要迎战,村里人就知道,梁国的军队又要来向他们征缴粮食了。
经过几次的教训后,他们已经学会了在外面放一点的馀粮让士兵们找到,剩下的则各凭本事藏起来。
只要或多或少能徵到粮食,那些士兵总不至于做得太过分,要是找不到了,那么那些士兵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唉!」刘家老头捶胸顿足,脚步几度跨出去,却又收了回来,最后只能呆呆地在家里面坐着。
刘家大儿垂着脑袋,良心也是不安。但是为了一家人的活路,他没有办法。
村子里面凡是个青壮的都被拉去当兵了,他没去,是因为他先天缺了一只脚,去了战场上也是送死的命。
刘家人就在战战兢兢中等候着。
等了几天,他们没有等到前来征粮的士兵,倒是等到了当地非常有名望的大户,李家的家丁。
李家的家丁进了村就跟土匪似的,带着几十个打手挨家挨户搜粮食。
村里面有些老人哭喊着,说这是最后的粮食,求求他们给个活路,但是那些人不为所动,一脚将老人踹翻,拿着搜集到的几袋子粮食大摇大摆地走了。
村里人这才知道,原来是朝廷上那些大人觉得从老百姓手里挣不到粮了,于是就让富豪乡绅缴粮。
这他们哪里肯?
许多农民都在李家的田地上过活,是他们的佃户。李家不想把粮食交出去,那这粮食从哪儿来?还不是从他们这些人头上拿,打量他们好欺负罢了。
村里面传来一阵一阵的哭声,刘家人听了心里不是滋味。
他们的粮食保住了,但是有很多人家里头一丁点馀粮都没了,有许多人已经开始啃树皮挖野菜,很快天气又要凉下来,树皮和野菜也没得吃,等待他们的结果只能是被饿死。
刘家大儿怨恨道:「都怪那武国人要来打我们梁国,原本日子还能过得下去!他们一来,这日子就过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