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收服了郑王?还是她把持住了郑国整个国家?」赵王也因为这个事实而显得心绪不宁,「是数年之前就已经……还是在这数年之间她做了什么?」
靳相慢慢摇了摇头,「这等秘事,我等恐怕无从考证。但对方有能力驱使郑国军队,甚至让郑国军为她所用,这是一定的。往好处想,也许她是与郑国达成了什么利益交换,所以才能驱使郑国的军队,往严重了想,那便是你所猜的那样……」
郑国已经被武王全盘操持?这个猜测未免太过让人心惊。
「不可能是与郑国达成了什么利益交换,如果郑国是妖党的话,那么利益交换也要经过妖点头。联军好不容易逼近宿阳,妖所求只会是一举攻破都城,根本不可能答应在这个节骨眼上陷入内战。」赵王凝神思索,「郑国应当的确是站在武王那边的……只是,武王是怎么做到的……」
越是想下去,她的表情越是难看。
当今六强国,梁国已经被灭,郑国也被武王把持,宋国已经确认为妖党盘踞之地,除了赵王自己的赵国,还剩下一个翟国态度不明。
近些年翟国近乎锁国,不参与外界兵戈之争,既不派兵增援,也不对某一方施以援手。
不过对方一贯是墙头草做派。先前攻谭之战的时候,他们既不敢公开声援谭国,也不敢明确反燕。后来子翼归武,姬麟上位,翟国跟着不痛不痒地指责姬麟,也没有做出实质性的举动。
先前孟玉丶敛雨客两位江湖客来到赵国的时候,赵王曾经旁敲侧击,想要知道他们途经翟国时可有观察到翟王的态度。
可是他们似乎也说不出个什么来。
当年商悯和敛雨客根本就不敢说孔朔的事情,生怕他通过可以读取记忆的神通知道人族的谋算。
这种情报错位让赵王对各国的态度缺乏清晰的认识,不知道到底有谁是武国的盟友。
而事实上商悯要的就是这种情报错位。
她结盟赵国,但是防备赵国,就如赵国其实也防备武国。
国与国的博弈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明白的,这其中牵扯了太多。既有人妖之争,也有国与国之争,还涉及皇位之争。
这些情报全为商悯所取,到底告诉谁,又如何利用这些情报获利,自然是她说了算。
她告诉赵王妖藏在何方,以及到底该如何对付妖,如何才能取得人族整体的胜利。而对于武国会如何取得最终的胜利,商悯不会对赵王透露分毫。
「靳相,这翟国也该下场了,我有预感。」赵王眼神深沉,「翟王这些年态度也颇为奇怪,在各国决定征讨大燕的时候,但是并没有明确与我们结盟,而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他们对于武国似乎也没有过多接触,但我总觉得不会那么简单……」
「王上是发现了什么吗?」靳相问。
「哪里是发现了什么,」赵王摇头,「不如说,是我从武国以及武王近些年的行事风格中对她有了了解。」
「武王一向是走一步看三步,不管是当年派出两位捉妖师游历各国帮助除妖,还是更往前的保谭,甚至是当年姬琅寿宴现妖,一桩桩一件件都离不开他们的手笔。」赵王神情分外复杂,「他们走在了所有人的前头,武国这样思虑周全,怎会考虑不到翟国?」
她又看向靳相:「靳相你说,翟国不动,是因为此国不想与我们结盟,想一直保持游离的姿态坐收渔翁之利,寻找一个关键的机会下场,还是……他们此举其实是某国授意?」
战局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必然会被乱世之争卷进去。
既然必定参与乱世之争,就不可能不结盟,不可能不交换利益。翟国又不是地大物博无所不包,国富民强威震四海,想靠一国挑战世上所有国家?绝无可能!
那翟国这副游离的态度是给谁看的?他们怎么可能不与人结盟?
他们一定已经与某国结盟了,如果不是宋郑赵三国,那么就是武国。
六强国除武国以外,仅剩宋丶郑丶赵丶翟。
如果郑国和翟国都是武国盟友,那真是……叫赵王不知该怎么说好。
甚至赵国自己也是武国的盟友。
赵王唯一不确定的是,对方到底是因为利益或大义结成了联盟,还是铁了心效仿当年大燕初建之时各诸侯追随燕皇征战,不求皇位,只求推举武王成为天下共主。
靳相看着赵王,问:「王上,那我们是不是要……」
赵王挣扎着权衡了片刻,最终狠狠地出了一口气。
「还不到时候……起码要等妖邪尽除才能……」她看向武王递来的书信,最后一行写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