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许攸发问,袁绍已接着说了下去,「我要去兖州。」
——————
乔琰正式登基的消息既然已经在这邺城的朝堂上商议对策,便也早传到了兖州。
更准确的说,那是由乔琰的信使将消息先快马加鞭地送到洛阳,让此地为保护家园而战的军民都先安心下来,随后一路送到了虎牢关。
正在与曹操对峙的郭嘉,在曹操猝不及防之间便将大汉的旗帜换成了大雍,甚至毫不犹豫地在当夜便发起了一场领兵突袭之战,更是在袭营之间将这皇位易主的消息传给了曹操。
无论是因为天下遭逢的这一出变故,已经大大超过了曹操所能想像的范畴,还是因为在这场袭营中,早想再建一场战功的徐晃在郭嘉的指挥下让曹操吃了一场不小的败仗,都促使着曹操在当机立断之间将自己的军队撤出了司隶,回返到了兖州境内。
但这趟回返并不代表着曹操要直接回到兖州治所东郡,而是暂时退居在了陈留郡的酸枣。
也即是,当年酸枣会盟之地。
当陈宫踏足营帐见到曹操的时候,见他手中捧着一本书册,少见地在神情之中流露出了几分怔然迷茫之色,以至于手中的书页久久没有往后翻动一页。
直到意识到有人走近的时候,他才忽而回过神来,仿佛欲盖弥彰地将其掀开了后一页。
陈宫忍不住笑道:「府君既然在思索哲理,那就不必做出这等掩饰的举动。倒不如将其说出来,或许还能由我为您参谋一二。」
曹操不置可否地说道:「我只是在想两个问题。」
陈宫道:「愿闻其详。」
曹操回道:「其一是,这大汉王朝,当真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了吗?」
不过是在半年多前,他还曾经和乔琰在虎牢关下有过一次短暂的会面。
彼时的他便将那个乔琰是否有僭越之心的问题抛到了她的面前,被她以语言的艺术做出了一番迂回的回答。
她也说,自己希望能做个汉臣。
可曹操怎么都没想到,这出惊变会来得如此之快,更是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传国玉玺和皇位的交接。
乔琰没有违背当年她对乔玄的承诺,但对大汉来说,她依然是一个叛逆之人!
只是曹操难以理解,为何在乔琰治下的长安,那些深受自己乃是大汉子民说法洗礼的百姓,会这样快地确信,刘虞和刘协之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带领他们走向梦寐以求的生活,让他们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下去,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将乔琰给扶持上天子之位。
他更不理解,当年洛阳大乱之中为护持天子而战的卢植,明明能以乔琰师长的身份对她的举动做出制约,却最终也没有选择这样的一条路,而是和这王业兴替的罪魁祸首站在了一处。
大汉……真到了这等千夫所指,再无转圜馀地的地步吗?
能有为民请命之心的刘协,心中必定还有着百姓的影子,却好像并未因其出现而改变这出王朝易主的浪潮,反而成为了其中的推波助澜之人。
这竟像是在用一种足够斩钉截铁的口吻,彻底否决了大汉的生机。
也让曹操在获知到这消息的一瞬间,感觉到一种曾经坚守的东西彻底破碎了开来。
「我想,……」
陈宫刚开了个头,便见曹操抬手打断了他的说辞。
「你先听我说完吧,还有一个问题呢。」
他的目光终于从书页上挪动到了陈宫的脸上,这才说道:「公台啊,自有你的支持到如今,凡是你我相商之事,从未有任何争执拖延到第二日,你我这主从相得的默契,早是这兖州境内出了名的。」
「可为何——」
「你此番忽而造访张孟卓,却未曾与我知会呢?」
394。394(一更)兖州内乱
除了和曹操出自于同宗的曹氏夏侯氏子弟,在曹操看来,最不可能背叛于他的便是陈宫!
若是没有陈宫对他的支援,曹操入主兖州,甚至拿下兖州牧的位置,绝不能进展得如此顺利。
何况陈宫一度替他往并州去见乔琰谈过棉花生意,也曾经前往邺城为曹操拖延过北上的时间,但凡他有一点人往高处走的想法,便应当早给自己选定好下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