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美人谋演员表 > 第373章(第1页)

第373章(第1页)

即使今日之结局为必然,这些忠贞之士也无法接受李康如此死去。

为君权丶父权所迫,不得已起兵造反,而后又因战事所引的祸端而自责,不忍身侧相随的忠勇同他一起葬送于此,于是便想到了了结自己的性命。

“光禄大夫,王府的火实在太大了,若是大王在里面…”救火的武将粗喘着气找到光禄大夫说道。

“王,一定在里面。”老臣看着府邸的火光,面如死灰,“今日的安排,就像是在交代后事,我早应该察觉的。”

“下官今天明明看到了柱国大将军之女,陈娘子。”武将又道,“还以为…”

“谁不是如此以为的呢。”老臣悲痛道。

“将军,光禄大夫。”

“我们在三大王的府邸中发现了两个身影。”

火场外,已确认李康葬身后,群臣与百姓跪地痛哭,并指着西侧仍未还京的天子大骂,“君主将你逼得走投无路,朝廷将你视作反贼,可是楚国在危难时,是你撑起了这个国家。”

“这世道,怎会变得如此。”

“君臣猜忌,父子相疑,兄弟反目。”

“血浓于水的情啊,为什么最后会成为相向的刀剑。”

太康七年三月,南阳王李隆引大江之水,水淹夷陵,夷陵城陷,彭城王李康只得退守楚京,得知夷陵惨迅,引咎自杀。

李康死后,朝廷顺利收复楚京,然而现在的楚京城只剩下一座空城,彭城王府的属官与门客除去殉葬者,几乎全部出逃。

至于一些朝廷官员,皇帝本欲诛杀,为几个老臣以国家朝政不稳劝阻,遂下令赦免。

※※※※※※※※--

太康七年四月,夏,平定彭城王李康之乱后,南阳王李隆前往涪陵迎驾。

怎料一直在涪陵皇帝却并不打算即刻启程回京,他在等齐国的消息,在等武安侯萧怀玉得知李康自焚后的态度。

然而齐国一直迟迟未有动静,加上平阳公主在齐国所做的事。

忧心忡忡的皇帝不但没有册立李隆为太子,反而想让李隆代替自己前往齐国宣召。

此举引来了李隆的恐慌与不满,一场新的风波即将在涪陵掀起。

第318章内战(二)

——涪陵——

南阳王李隆平定李康之乱,虽未被立为太子,但却因功重新回到了朝堂,并受到了皇帝的重用,李康死后,群臣也将李隆视为了国家的继承人,纷纷暗中讨好。

至此,李隆都一直尽心尽力的侍奉,未敢生反意,直到武安侯灭齐后,大军凯旋却迟迟没有消息,这让皇帝很是恐慌。

“齐国的战事,早在一个月前就结束了,然而前线的大军不但没有回来,反而自行占据了齐国,武安侯灭齐时,正是李康之乱,朝廷无瑕顾及前线,武安侯每攻破一座城池,都会自行安排人手接纳,而不是上报朝廷,依臣看,武安侯在齐国不肯班师,有自立之嫌。”李隆分析着前线的局势,“况且他还是李康的朋党。”

铲除李康之后,李隆在皇位的继任上,已经没有明面上的威胁,但他深知平阳公主的野心,而恰好平阳公主又在齐国,与萧怀玉一起。

远征齐国的楚军,经过一年之久的战争,早已疲惫不堪,此时的齐国满目疮痍,李隆觉得,朝廷对此,是不足为惧的。

然而皇帝的想法,却与年轻的李隆不一样,他已过天命之年,因为战争,让他终日惶惶不安,在蜀中数日,苍老了许多,便想起了从前的宁静。

并且北边的燕国,田氏之乱已尽尾声,燕君动用了武力来结束纷争。

战争的风险实在太大,而他一统南方的功业已经完成,只要武安侯没有明显的反心,这笔功绩,便永远是太康年间所立。

现在的皇帝,只想用平缓的方式来解决武安侯这个隐患,哪怕是赐封地与异性王爵。

“楚国刚刚从内忧与外患中走出来,国家不堪重负,如果再掀战争,天下一定会大乱,况且北边来了消息,新的燕君已经平定了田氏之乱。”皇帝将探子所呈燕国的消息递给李隆。

“这种时候,楚国不宜再生动乱,否则,岂不是与他人做嫁衣。”皇帝看着李隆道,似在暗示什么。

“陛下的意思是?”李隆小心翼翼的问道。

“武安侯并没有明显的反意。”皇帝道,“朕可以让他做齐王,并将齐国一半的疆域给他做封土,如果他能接受封赏,于封地安分守己,也未尝不可。”

李隆听后,眼睛都瞪直了,皇帝不但不想趁边将在齐国还未站稳脚跟时彻底铲除,反而还要赐封地,来平息战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