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斜阳边徘鹤 > 第314章(第1页)

第314章(第1页)

神宗蹙眉,复又通览一遍,这次却不再搁置。

“告诉宁权,朕准了。”

林茵一瞄,就知道这是泰王奏请要冒名参加乡试的折子。

这是一本刷存在感的折子。

泰王先是拍了一通马屁,称科举乃国事之本,礼部这些年科举改制颇有成效;随后提出要进行一场沉浸式调研,戴罪立功,直击一线替神宗沉浸式体验一把礼部改革的实际成效。

尤其看看礼部千挑万选来的主同考官,究竟如何彰朝廷不遗贤才之盛德。

如此伏低做小地歌功颂德溜须拍马,讨好的意图十分明显,神宗大悦。

只是鉴于这位一直不务正业天马行空,俗称忒不靠谱,折子才被神宗按下不表。

但密报一来,这折子就有了用武之地。

秉着多一人多一道保险的原则,神宗决意同时启用泰王。

只有派人亲自去考一考,同他的人双管齐下,才不至于轻易被权臣糊弄。

他倒要看一看,他的这两位尚书,在他这无缝可钻的科场,到底兴了什么风浪。

科举革新,一直是陈阁老引以为傲的功勋,也是他主事礼部亲自抓的唯一一笔拿得出手的政绩。

原本太·祖旧制,除直隶考官由礼部擢翰林官充任,其余各省乡试考官不分主同,皆由各地布政史会同巡按御史会商推选。

但十九年乡试舞弊案爆发,旧制弊端一览无遗,遂成神宗一块心病。

为了迎合上头,陈愈钻营数年,终于想出一招。

他上奏直言,各省选官多为本地州府官员,难免悉从上官。

以至于各地科考多举亲故,去留多乖,才学拔尖者反倒遗于乡野。

所以他提出,各省应参照直隶,由两京礼部统一遴选主考。

其余同考,也应实行交叉回避制,本省考官,悉从他省借聘,由各地提学糊名备好人员,待礼部抽签定向,随时取用。

这般操作下来,主考与同考互不相识,与监考地方亦无厉害干系。

确实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试公正(bhi)。

咳,确实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礼部对各省科场的话语权。

朝臣看完,盛赞不已。

连多疑的神宗,看了都说好。

唯有谢昭反响平平,“此举比之旧制,或可以一语评之。”

神宗有些好奇,“哦,不知卿何以评之?”

青年一针见血,“肥一人,而瘦天下。”

彼时青年不过及冠,圣眷优渥,如日中天,一句话呛得陈尚书脸色青白。

这是明晃晃指摘他伺机揽权!

关键是他那点小心思,还就真被说中了!

他吓得立马跪地喊冤。

在促进科举公平公正的大旗下,他确实起了同地方争权的小心思。

毕竟大宁以礼治国,是太·祖定下的调子,可礼部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六部之首,职权远远不如吏部同户部。

他也想更进一步,可吏部谢首辅他惹不起,户部方尚书他撼不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