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跟张盛算是老熟人了。
虽然彼此之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双方有意的错开来发展,矛盾倒还不是很大。
毕竟市场那么大,还没有到饱和的程度。
两家与其在那里竞争,倒不如分好蛋糕,各自努力。
“我这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哪怕是今天我不跟着去,济一的那帮人也还是会选择跟你们深入合作的。”
“各个厂的采购,就没有几个人是愿意跟西门子、斯凯孚这些国际巨头打交道的。”
“那些人在招投标阶段,态度就拽的不得了。”
“特别是数控系统方面,之前基本上就只有西门子和发那科两家可以选择。”
“你只能从两坨屎里面选择一坨吃下去。”
“现在有了南山这个更好的选择,还有国家的大奖背书,大家没有理由不同意合作的。”
济二机床厂之前就已经全面的采用南山的数控系统和轴承,所以这一次反倒是没有什么太多需要推销的。
反倒是济一那边,之前接触的不是那么多,对方的态度有点公事公办的样子。
其实对于一个公司的采购来说,如果对方摆出来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十有八九是你们的关系没有到位。
“那也不一定呢。”
“有些人总是觉得外资企业的零件做的就是比我们自己的好。”
“宁愿花费更高的价格,也要进口他们的零件。”
“哪怕是我们南山最终能够说服他们,肯定也是要浪费更多的时间。”
“现在时间就是金钱,我们可是浪费不起啊。”
曹阳对张盛还是有几分感激的。
这个哥们在帮助南山向其他的机床厂推销数控系统和轴承的事情上,还是提供了不少的支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盛是南山销售部的编外成员呢。
“对了,曹总,这机床的数控系统,我看国内大部分的厂家都会选择跟南山合作。”
“除非一些很低端的机床,国内的其他几家厂家能够提供。”
“这么一来,基本上机床数控系统方面,我们可以实现完全的国产化了。”
“但是在压机方面,我们还是需要努力啊。”
“如今不仅舒勒和会田在国内还有不少的份额,就是现代威亚、湾湾金丰等企业在中低端领域里头,占有率也还是比较高的。”
“要像数控系统一样做到完全的国产化,我们还需要再努力才行啊。”
张盛也是一个务实的人。
跟曹阳客套了一会之后,立马就将话题转移到了自己关注的重点上面去了。
南山的技术实力,张盛已经充分的见识到了。
虽然不大想承认,但是对方确实是比济二要强。
去年双方合作也算是尝试到了甜头,所以张盛想要跟曹阳好好的再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在压机领域,也实现济二和南山技压群雄的情况。
就像是当初的机床数控系统,九成以上的厂家都在使用西门子和发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