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一些我们现在还没有掌握的部件,也都可以考虑看看对方能不能生产出来。”
程卫东很是的大胆的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建议。
沪东造船厂跟南山系的企业一起合作造航母。
航母这个东西,最开始并不是沪东造船厂负责的,但是将来肯定是有机会的。
如果沪东造船厂能够拿出非常不错的方案出来,那么最终把第三艘航母交给它们来生产是完全有可能的。
甚至今后第四艘、第五艘都有可能继续由沪东造船厂这边生产。
那个意义就非同寻常了。
将来相关部门的拨款会越来越多,军舰修建也会越来越多。
越是先进的军舰,重要性自然也是越高,也越是值得沪东造船厂去争取订单。
赵林元自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所以说道:“这个大方向可以跟对方试一试,不过对方不一定感兴趣呢。”
“毕竟研究这些东西,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比较多,但是最终的利润不一定会特别的不错。”
“毕竟我们不可能把航母的生产成本搞的太高了。”
赵林元倒是不担心南山系的企业技术会不过关,他是担心对方看不上这些项目。
毕竟生产航母的话,数量肯定是没有办法跟lng运输船和滚装船相提并论的。
需要涉及到的新技术又比较多。
所以相当于这个项目是属于投入多、产出小的项目。
一般的公司为了名气,可能会咬着牙去参与。
但是南山系的企业的名气都已经很大了,不需要亏本挣吆喝。
“赵总,我倒不是特别的担心。”
“最近一年我跟南山系的企业接触比较多,对方虽然每年的利润应该都是非常的可观,但并不是非常短视的人。”
“像是启明星科技那边研究可回收利用火箭、星链卫星和空间站,这些技术投入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没有人认为是可以挣钱的。”
“虽然现在情况有了一些变化,特别是酋长国那边200亿美元投入进来之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这些都是之前没有想到的。”
“航母相关的各种技术投入,虽然现在也不知道会对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可以肯定这对提高华夏的综合实力是很有好处的。”
“我觉得南山系的各家企业应该会感兴趣。”
“哪怕是下面的一些负责人为了自己负责企业的收益考虑,拒绝合作,我们直接找到曹总,应该也是可以获得认可的。”
程卫东结合这段时间跟南山系企业的沟通,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不得不说,他对南山系的企业的评价还是挺高的。
其实这也是国内许多跟南山系的企业有比较深入接触的人的普遍看法。
要不然南山系的影响力在国内也不可能达到那么高的程度。
“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这么大的项目,我觉得还是直接跟曹总先沟通一下。”
“走从上到下的路线,应该会比从下往上要更有效,速度更快。”
赵林元这么一说,程卫东自然没有任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