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也就瞒吧,偏偏还让他们能猜出来有问题,能猜出来有问题,但是具体是什麽问题却摸不着头脑。
啧,当了小半年的官,小心思都玩到他们身上了,到地方果真是能历练人。
隔壁苏家,苏洵也收到了儿子的来信。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小小苏遇到问题从来不会单独问某一个人,写信都是群发。
这次的事情比较特殊,太远的地方就算了,信件一来一回耗时太久,等回信送到登州大概率案子都结案了,不如等结案之後再和天南海北的同窗们分享近期遇到的离谱案件。
小金大腿那边暂时也不能说,太子殿下知道就等于官家知道,在不确定能把乳山寨那两个倒霉知寨还有黄家村的倒霉村民捞出来之前,小金大腿还是等登州的官方消息送到京城吧。
如此挑来拣去,最後要送的信就不多了。
包大人一封,老爹一封,俩哥哥一人一封,还有就是许久未见的青松兄。
闲着也是闲着,快来和他一起开动脑筋干活吧。
写给包大人的信很正经,除了魔改的小故事别的什麽都没有,写给其他人的信就没有那麽正经了。
魔改後的案子要帮忙看,他的登州吃喝日常也要看。
最近去了趟海边,海边别的不多就海産多,吃过新鲜的牡蛎海参紫海胆吗?没吃过没关系,他吃过就行。
可惜海産不便转寄,想吃到最有地方特色的味道还得亲自走一趟才行,不然他还能把年货给各位亲朋好友大包小包的安排上。
可惜可惜,实在可惜,这年头没有冷链物流,科学侧指望不上,玄学侧也没研究出缩地成寸的法术,只能委屈他们在信上先馋馋。
想吃也可以,来登州呀。
老苏:……
大苏:……
小苏:……
周青松:……
他们能飞到登州揍人吗?
真宗皇帝那麽推崇道教,怎麽不见道士们争点气弄出能踏海平山的法术?
要是人能一步三千里,他们非得让那小子知道花儿为什麽那样红。
不管怎麽说,收到信件的各位都将对案子的想法写到了回信上,然後在结尾处问一句登州又出什麽事儿了。
是的,所有人都觉得那所谓的看书看出来的问题假的不能再假,就算猜不出到底是怎麽回事也知道肯定是登州又出了新案子。
比起年轻气盛的苏通判,他们都觉得老成沉稳的许知州更可靠。
许遵许大人是明法科的进士,对律法条例了如指掌,要是他拿不准案子该怎麽判,送到朝中後也会是以吵架告终。
不管许大人能不能解决,那麽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案子都得上邸报,大不了就等朝廷的邸报送过来。
提前得到的消息有风险,收信需谨慎,在有办法一步三千里去揍人之前,所有来自登州的信件都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小小苏的信件一封封寄出去又一封封寄回来,开封府到登州的信很快,陕西路和秦凤路的信件慢些,但是登州过去一来一回半个月的时间也足够。
半个月的时间,也足够许知州将案情梳理清楚上报京城。
乳山寨这两年的粮饷去处都找了出来,账目做的很好,每一笔粮饷都送到了兵丁手里,实际上却被克扣了个干净。
军中克扣粮饷的事情很常见,朝廷也知道军饷不会全部发到士兵手里,屡禁不止索性就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做的太过分就行。
禁军以前会全大宋各处轮戍,粮饷只有小部分发到兵丁手上,大部分都是送到兵丁家中,免得士兵收到粮饷後还要转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