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笑说:“您过谦了,跟贤才交的也必定不是凡人。”
白沉乐道:“刚刚提到《我有一个华夏梦》,让我想起了手头上的一个剧本。”
“老白说的是你那个《大桥下面》吧?”
吴贻躬一张口,让方言挑了挑眉。
“没错,就是这个!”
白沉缓缓地道出剧本创作的前因后果,“这还要从8o年说起……”
当时社会里一直流行着一种论调,称这个年代的青年是“没有希望的一代”。
自己坚决反对这种说法,恰好《青年文学》掀起了关于人生的大讨论,也刊登了方言的演讲内容,这更让他下定决心要拍出一部展示当代青年精神面貌的电影。
正好自己家离三官塘大桥很近,就到那座桥堍下面的老住宅区,采风走访,为剧本搜集素材和灵感。
在跟那里的待业知青和个体户熟识以后,现这些青年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质。
说完创作的经历,然后斩钉截铁地说:
“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当代的青年绝对不是‘垮掉的一代’!”
“我同方老师的观点是一样的,华夏青年是大有作为的,是大有希望的!”
“您越这么说,我越期待这部电影。”
方言道:“不知道打算什么时候开拍?”
白沉回答说,《大桥下面》的剧本早在去年3月底就已经完成。
方言问:“那为什么不拍出来呢?”
吴贻躬说厂里计划下半年筹备这个项目。
“演员是个大问题,特别是这个女主角。”
白沉简单地说出对女主角的要求。
“你们上影人才济济,不愁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比如龚樰同志,跟我同行的桂西厂同志们,对她的评价可都不低。”
方言想着龚樰上辈子凭借《大桥下面》步入事业巅峰,于是顺水推舟了一把。
“龚樰啊……”
白沉和吴贻躬大为意外,相视一眼。
方言道:“在火车上闲聊的时候,我听韦厂长说,她好像还演过《子夜》的电影。”
“没错,本来给小樰定的是‘朱桂英’。”
吴贻躬道:“但她为了突破自我,主动请缨去演‘冯眉卿’这个反面人物。”
“这个角色,可不好演。”
方言看似随意地夸了她几句。
预言家给金水啦!
龚樰可要接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