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罗士信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那是一有闲工夫就来花山喝酒,而且后来还多带了三位,乃是大名鼎鼎的秦琼、程知节、裴行俨。
这三位也非常喜欢这里的景志,又与李周和朱殿良等人脾气相投,于是众人便迅速成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具体好到什么程度?有一天喝酒闲聊,李周只提了一嘴刘黑闼如何,那四位听完当时一拍胸脯,我们知道怎么回事儿,你甭管了。
次日一早,侦缉队的新闻播报员送来一条消息,刘黑闼连夜叛逃洛阳。
到了晌午,罗士信和秦琼等人又来了,满脸的歉疚,为何?他们想把刘黑闼弄死好给李周和庄洪报仇,计策都商定好了,不料却走漏了风声,被他逃了。
几位都很不好意思,可李周非但没对刘黑闼的逃跑感到可惜,反倒觉得这件事情特别有意思,为何?上学时候看史书,说刘黑闼是因为讨厌王世充叽叽歪歪才跑的,不想自己竟阴差阳错悄悄“篡改”了历史。
单举这一个例子咱就不难看出罗士信、秦琼、程知节以及裴行俨与李周等人之间的关系有多铁。
尤其罗士信,和李周有着说不完的话,小时候啊、长大了呀、工作上啊,等等吧!一讲起来便喋喋不休。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在历史上以作战勇猛著称的小将军居然还有着特别善良的一面,最见不得乞丐受苦,平生一大愿望,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世上不再有穷苦人,还呼吁李周这个大财主能出钱帮忙。
书归正文,对于这几个朋友常来花山李周很高兴,山中虽美但久居难免乏味,这多热闹!
不过他同时也忧心忡忡了起来,为何?再有几天眼前这些人都将陆续离他而去,有的甚至还会丢了性命。
大业……错,唐朝去年便已建立,按主流这时候应该是武德二年。
史书记载,这年二月,秦琼和程知节趁王世充派他们在九曲(河南宜阳境内)与唐军对抗之时临阵投唐。
同年五月,裴氏父子欲行刺刚刚建立郑朝不久的“猜忌皇帝”王世充,结果事情败露被屠三族,裴家只有子一代才出生没几个月的裴行俭幸免于难。
而又过两个月,罗士信也投奔大唐而去,几年后更是壮烈殉国。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秦琼和程知节“如期”地离开了洛阳,前一天他们特意来和李周等人道别。
毫无疑问,众人又喝了一个伶酊大醉,心中纵然有百般的不舍,但也只能约定有缘再聚。
李周知道他们以后都会有大好前程,便送出了自己的诚挚祝福,只是剩下这俩兄弟该怎么办?尤其裴行俨,再过仨月这小子就要掉脑袋了,如何是好啊?
净土寺老方丈和玉清庙王老道都曾千叮咛万嘱咐,告诫他千万别做不该做的事,否则悔之不及,到底如何后悔不得而知,但也不难猜,肯定没好果子。
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李周每天都看着裴行俨欢快的笑脸而心痛异常,还不敢表现出来,咋办?到底该咋办?
思来想去,我去他娘的,也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爱咋咋地!
李周决定把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告诉裴行俨,但他并没有脑袋一热直来直去,而是采用了暗示的方法,否则他穿越者的身份毕露无遗,那样天下一定会大乱。
他跟裴行俨说,你跟你父亲要是觉着洛阳不好就去投奔大唐,都说李渊爱惜人才,去了能不错。
咱说裴行俨听完李周那番话还真往心里去了,回去就和他爹裴仁基商量了。
书中暗表,其实这对父子也早有此意,但是,那个混蛋王世充把手下的官员们看得实在太紧,根本走不了。
眼看裴仁基行刺王世充的日子越来越紧,李周又开始想办法,可琢磨来琢磨去也没有良计。
而就在他咬牙准备要暗自动用侦缉队上去帮忙的这个时候,罗士信一脸悲愤地跑来找他,说裴氏父子被王世充给害了。
一个月后,淯水岸边,李周私下劝罗士信:“兄弟,要不然你弃武从文吧?比现在强。”
“为何?”罗士信问道。
“我感觉现在文官比武官吃香,你没听过那句么?自古都是武官打天下,文官坐天下。”
“听过,可你兄弟我天生就是做武官的料,一拿起笔来头就疼的厉害。”
“慢慢适应,对你来说这有什么难的?”
“不行不行,太别扭,那滋味儿你是不知道。”
又过一个月,罗士信奉命攻打谷州唐军,已欲投唐多时的他打算趁此机会把计划落实,临行前来在花山,于是李周又劝:“你还是再深思熟虑一番为好。”
罗士信摇了摇头:“我不再欠王世充分毫,定要为裴公一家报仇。”
良久,李周说道:“也罢。”
“李兄,正如你先前那句话,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嗯,不过临行前我有话要叮嘱你,有朝一日你无论如何也不能去洺水,你连自己姓什么都可以忘,唯独这句一定要记着。”
“洺水?李兄,怎么你今天净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啊?”
“别问,此乃天机,不要跟任何人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