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穷人家根本就没那个闲钱淘换布票,便买那种不要票的回纺布。
回纺布顾名思义,就是把旧衣服锤烂了重新纺织成布料,因为在捶打的过程中,会破坏布料的纤维,所以回纺布非常不结实,稍一用力,就会扯个大口子。
这样的衣服,洗洗就烂了。
就算不是回纺布,那种普通的棉布或是自家纺的土布,也耐不住经常洗。
掉色不说,还容易洗破。
所以,崔胜男想干净也没有那个条件。
虽然心里清楚这些,可崔胜男每每看到徐指导员、刘政委等几家的城里媳妇那嫌弃的目光,她还是会憋屈、羞愤。
还是人家小安好,看着也是个利索人,却不会瞧不起别人。
“去山里采点药,顺便看看没有什么野味儿。”安妮笑着说道。
“采药?”
崔胜男眼睛一亮,看向安妮的目光都变得不一样了,“咋?妹子,你、你还认识中草药?”
在普通百姓眼里,中医也算是文化人哩。
“是啊,跟着我爷爷学了一点儿,都是些乡下土方子。”
安妮谦虚的说道,“我采草药,主要还是想换点钱。我们家的情况,嫂子你也知道,我没工作,三个孩子要上学,一个孩子还吃奶,一家六口人全靠大海的那点津贴。可那津贴”
安妮故意说了一半,便苦笑着摇摇头,不再说了。
安妮不说,崔胜男也知道,三连长张大海愚孝的事,整个独立营都知道。
啧啧,从解放前就当兵,一直到现在,张大海把自己的津贴全都寄给了亲娘。
结了婚,他媳妇也摸不着。
若不是这次老婆孩子随了军,处处需要花钱,估计张大海还会继续贴补老家。
饶是如此,张大海也是把一半的津贴寄了回去,自家只留下了十三块钱。
十三块钱,听着也不算太少。
可,问题是张大海不是单身汉啊,他有一大家子要养活。
幸亏部队管吃管穿还能自家种点菜,否则,张大海一家连饭都吃不饱。
也难怪“安大妮”搬新家的时候,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置办,不是不想,实在是没钱啊。
来了还没一个月,“安大妮”又着急忙慌的去山里采药,身上还背着个孩子,唉,真是太苦了。
“张连长也真是的”崔胜男摇了摇头,自家男人也给老家寄钱,可决不像张大海这般只顾着爹娘弟妹,却不管老婆孩子的死活。
但,现在的主流思想就是讲究奉献精神。
张大海完全符合当下的“潮流”!
“安妹子,我给你说啊,咱们驻地周遭的山上有野猪、狼之类的野牲口,你一个女人还带着孩子,进了山,千万要小心啊。”
崔胜男也不好说张大海的闲话,便殷切的叮嘱男要小心。
面对崔胜男的好意,安妮很感激,“多谢嫂子,我初来乍到,多亏您指点、照应。”
“哎哟哟,安妹子你真是太客气了,这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