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往月来,乌飞兔走。
沈墨和阿昭在白皎城度过了三年平静的时光,二人一起看书学习,参加科考,看花开花落,岁月安好。
转眼,沈墨十八岁,阿昭十六岁。
这三年,阿昭在不停地看书学习,丰实自己。
她读书晚,天资不如沈墨,时常挑灯夜读。
赵伯年纪大了,操劳过度,去了。
新来的教书先生,常说阿昭聪慧过人,许多文章一点就通,天赋在同龄人之中是一等一的好。
阿昭也没有骄傲自满,她想要追上沈墨的步伐,自然要付出一等一的努力。
“喜报!喜报!大公子得了秋闱榜首!”
家丁传来喜报时,沈墨和阿昭正在书房里看书习字,听到这等好消息,阿昭开心地笑了,一双眸子亮晶晶的,直勾勾地盯着沈墨。
沈墨低头,看书,他抿着唇不曾说话。
这喜报在他的预料之内,并没有多大的惊喜。
这三年他管理上上下下的铺子,也养成了一副喜怒不现于形的模样。
“兄长中了解元,不高兴吗?”阿昭眸中闪过一抹疑惑,若是她参加科举,便是得个举人也要高兴许久。
“高兴。”沈墨淡淡地回答,依旧低头看着书,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样。
阿昭:“……”冷着一张脸,没瞧出来你有几分高兴。
“收拾细软,过几日,迁往锦都。”沈墨神情淡淡,得了乡试第一,他心中毫无波澜。
他所做的文章如何自己心中有数,落笔之后便知道自己的名次,如今传来的消息也与他猜测的并无差别。
乡试之后便是会试,学子得了举人,便可以前往东曌国的国都锦都城赶考。
倒是……前往锦都城之后,他和阿昭,就要保持距离了。
“好。”阿昭应了一声,唇角的淡笑怎样也压不住,她眉眼弯弯,放下书籍,便回厢房收拾细软。
沈墨看着阿昭的背影,默了许久,终究还是低头看着书籍。
他不明白,两年前,阿昭和他一同参加童试,二人皆被录取。可到了乡试时,阿昭却不愿意同他一起参加科举,这到底是为什么?
明明提及科举时,阿昭的眸中会闪烁光亮,如同天上的繁星。
分明满心向往,为何强迫自己放弃?
今后他参加科举,往后再想回到白皎城可谓是难如登天,他不想将阿昭一人留在这座荒芜的城池,他要带阿昭一起前往锦都。
往后,不管阿昭是考取功名也好,经商致富也罢,他都尊重他的意愿。
他只希望阿昭在他的视线范围内……平安就好。
东厢房。
阿昭忙着收拾自己东西,她要带着的东西并不多,只是几件衣裳,有几张银票。
这些年她暗中做了些生意,这次前往锦都城,也在她的意料之内,她早已经做好安排了,一年前,她就已经命人前往锦都城部署。
阿昭看着窗外的桃花,眸光有些眷恋,日后再想回来,还不知是何年何月。
阿昭低头看着自己用纱布缠紧的胸口,无奈的叹气。
其实,她也很想女扮男装参加科举,可是除了童试,乡试及以上都需要宽衣,检查学子是否有夹带。
可无奈年岁渐长,她的身体也渐渐发育,束胸也渐渐难以遮掩她的女子身份。
听闻江湖中有一处秘阁,名为天时阁。
阁中能人异士众多,相传天时阁主研制了压抑女子身体发育,改变女子骨骼的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