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o章公若不弃,愿拜为岳父!
“安京侯?”
“见过侯爷!”
“下官,见……见过侯爷。”
盐院衙门,本该来坐堂的林如海却意外的没有出现,而是安京侯背负双手,阔步的走来了班房内。
许是初来乍到,对房里的一切都还不熟悉,正好奇的东瞅瞅西看看。
一众处置公事的师爷,小吏尽皆傻了眼,惴惴不安的站起了身,恭敬向岳凌作揖行礼。
让他们不安的,关键是在于岳凌特殊的身份上。
身为还未卸任的江浙巡抚,岳凌是有权过问江浙下辖的一切政务,扬州盐政也不例外,只是因为盐科系统较为独立,一般少有人插手。
而且林如海是以兰台寺大夫的官衔领盐院御史的差事,从职级上来讲也只比岳凌低半品,算不上有隶属关系。
但除去这一层官家的身份来看,岳凌要做扬州盐院林大人女婿的事,已经闹得扬州妇孺皆知,今日或是为林大人来传什么话的,也未必不能。
众人矗立着,只等岳凌接下来的安排。
岳凌环视周遭,班房内几大通书柜,里面的文书摞得一人多高,地上摆了五大张桌椅,每一张桌椅上,都有两人在核验着账目,一手执笔,一手算盘,显然是已经忙碌了一阵了。
见众人手足无措的模样,岳凌和煦笑道:“今日林大人身体不适,正在府上修养,临近盐院课考,万事不能有懈怠,我便临时顶替林大人来操持一回盐务。”
“我看你们在核算账目,且按照之前林大人的吩咐来,若是有需决断的事,可呈给我批复。”
“你们各自忙着,不必顾虑我在身旁。”
几句话,让人如沐春风,众人都暗暗松了口气。
这安京侯并不像传闻中的那般,是个心狠手辣,雷厉风行之辈,倒是很好相处,众人便重新落座。
“侯爷,老大人他可病的严重?”
岳凌挑眉想了想,只感觉林如海脸色不佳,昨夜歇息的应当不好,气息也算匀称,不像是有大问题的模样。
“林大人他昨夜与我喝了不少酒,宿醉一晚,今日头痛腰酸,怕是得好好歇息一日了,并无大碍,尔等不必担忧。”
众人安下心来,又忙起了手头的事,房中复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算盘声。
岳凌倒也并不以为吵闹,他处置政务的时候也不在少数,早已是习惯了。
随手抄起一本核验过的账目来,翻开扉页,便见其中写道:“隆祐六年,五月初五,金湖漕船五艘,盐五十万斤,耗盐引五千引,总商鲍家,盐引号为……”
林林总总写了一整篇,都是鲍家四处送盐的记载。
岳凌感慨道:“不愧是扬州,这生意当真不错,想必今年盐课考成,林大人也是稳如磐石了。”
一旁的绍兴师爷,操着一口家乡话,与岳凌接话道:“侯爷此言差矣,自从侯爷在沧州产了长芦盐,扬州的盐可就没那么好卖了,盐科的税收一年不如一年。”
“入京的路被堵死,还隐隐有南下的趋势,我们真是大为头痛。”
岳凌讪讪笑道:“都是为朝廷做贡献,分工不同。而且扬州便是走水路,入京最少也得两个月,运输也不算便捷,由更近的沧州来分担,正合适呢。”
“我也曾闻,你们有不少人去了沧州盐运司当差,可有这回事?”
岳凌成功将话题转移开了,旁人连连点头,“我们这种小吏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倒是第一批去到沧州的那些人,不少都受到了重用。”
“他们写信回来说,沧州学风甚厚,即便是为官之人,也要入书院听课,说是每一行都要考书院的什么证书,在那一行才能让人信服。”
“说得好像也不像科举,倒是不知其中什么含义。”
“反正去过的就都在那里扎根了,说什么沧州乐,不思扬,除了扬州瘦马,西湖船娘,再没让他们留恋的了。”
下面人讲了点荤笑话,岳凌也没摆着架子,同样随着笑了起来。
按往常,这房里办差时,可不是这种欢脱的气氛,林如海是个做事一丝不苟之人,偏他还喜静,若有人出杂音,定要遭他的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