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太多了,很容易惊动飞龙。”
顿了一下,林火旺又补充道:
“这样吧!
大牛,你选五个人留下来,今天就跟我们一起在这蹲飞龙。
其他人就先原路回村,等明天再按原计划上山猎黄羊和狍子。”
在电光火石之间,林火旺就做出了取舍。
要知道,即便现在是1977年,还在实行布票肉票的计划经济时代。
这飞龙的价值,就远超一般的家禽。
这时县供销社的猪肉都才八毛一斤,但这一对活的飞龙却可以卖到30-50元。
甚至于,这飞龙的羽毛做成工艺品出口,还能赚外汇。
每一根尾羽加工好之后,可以卖到0。2美元。
林火旺在和大队长林水生阐述集体经济的时候,所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便是建立起人工养殖飞龙的繁育基地。
当时林水生就提出了两大难题,一是活的飞龙非常难捕捉,通常都是猎枪打死的,吃现成的。
二是飞龙要怎么养?
怎么吃怎么住,怎么配种繁殖,这都是让人没有头绪的问题。
毕竟飞龙之所以能够创造如此高的经济价值,本质上当然是因为它的肉质鲜美,无与伦比,但更多的是因为物以稀为贵。
之前也不是没人想过人工饲养飞龙,可即便能抓得到活的,养着养着没多久就全都死光了。
这飞龙可和那些鸡鸭禽类不同,娇贵着呢!
但这些对于林火旺来说,都根本不是问题。
重生前他当林业局长的时候,亲自引进和抓的一个大项目,便是这飞龙养殖繁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