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的,杂交水稻的种植已经试点成功了。前年杂交水稻选育成功后,海市周边的种植大市被作为试点区开始区域种植。配合国家专门的技术人员的指导种植,第一年的亩产量,就高达九百斤。」
村长的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乖乖!九百斤啊!比现在翻了个番,这要是真的,得多大的好事!上阳村的村民再不怕饿肚子了。
「第二个,针对农作物养分和肥料不够的问题。化肥在促进粮食和蔬菜的增产方面确实是有奇效的,这个不能否认。传统的肥料,我们要用,但得搭配其他的肥料一起用。」
村长点点头:「这个钱,咱们村不能省,能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的,该用还得用,咱们村粪肥的量原本也不够那么多庄稼地。」
「接下去就是病虫害和工具的问题了。」昭颜细细想了下,斟酌道:「杀虫剂得要,除草剂也得用,要不然,光靠村民两只手,得拔到什么时候,还拔不干净。工具方面,可以把水唧筒改成背负式喷雾头的。」
见两人不是很理解,昭颜从口袋里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和一支铅笔,翻开,在纸上画着,边画边说:「这样的,人可以将药桶背在身上,不会很累,将喷雾竿拿在手上。」
「这一桶的容积大约20-30L,比水唧筒容量大很多,我觉得特别适合我上阳村的村民使用,毕竟不用村民们来回取农药,山路是真不好走。再来就是这个喷雾头——」昭颜笔尖指向莲蓬一样的东西,「比之水唧筒,可以节约30%农药,还可以节约成本。」
「这种工具,我倒是没见过。」村长若有所思,目光投向一旁的贺臻,「你在县里见过这种农具么?」
「海市旁边的种植大市已经普及这些农具。」昭颜补充道。
贺臻摇摇头:「我没留意过这个,不过既然你说其他市已经普及,那我可以去打听下,黑山县要没有,青市总该有的。这个工具不成问题,我去问问,只要青市有,我给你想办法搞来。」
昭颜看向村长:「那选种的问题,就交给村长你了,下次在上镇里开会的时候,争取下『杂交水稻』选种。」略一思考,她又道,「要是方便的话,能不能带上我,我跟你一起去镇上。我之前在黑山县见义勇为,登过报纸,说不得能为咱们村多争取些福利。」
村长连连点头,眼底亮得惊人,他哪有不答应的,都是为了他上阳村好。
他第一眼就觉得这小姑娘不一般,看吧!真就是不一般!
果然是大城市来的知识分子,真是啥都懂!
再看看贺臻那头脑简单丶四肢发达的模样,就开始嫌弃了:「好歹你也读过高中,哪怕是没毕业,也不能相差这么多吧!你看看人家徐老师,不单单学习文化知识,会教书育人,农业种植,人家也懂,你干啥了?见天的打架,我都不够给你跑县里见老师的。」
贺臻有心解释,这学校也不教这个!
他又不种地,他哪知道海市旁边种植大市的农用工具啊!连化肥成分都说的头头是道,他都开始怀疑,他俩学的是同样的高中课本么?
「我就知道你那时候在高中,没好好读书!」村长恨铁不成钢。
贺臻忍不下去:「下放知青那么多,不少是大城市里来的,也有直辖市的,学历也都不低,高中毕业的也不是没有。你瞧见谁跟她一样了?」
村长一愣,还真是!
从六几年开始,陆陆续续有知青下乡,到如今,都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可来了不少知青。有在这安家落户的,也有走掉的,还真没有一个能扛的。
村民们提到下乡的知青,普遍都是嗤之以鼻的,觉得他们肩不能扛丶手不能提丶种地也不会,只会扯些文邹邹的丶没用的东西。
徐老师简直就是个这群人中的变数,看着啥都懂,读书一定也很厉害!
这要是被贺臻知道他舅心里的想法,少不得还得补一句——她不单读书厉害,她打架也很厉害!
第95章这个老师有点野11
11
第二天一早,向阳小学的教室里几乎坐满了,一点名,有四十五个孩子。
大多是上阳村的孩子,昨天昭颜走访的那些家的孩子都来了,下阳村也来了部分学生。如果两个村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来,这个小小的土坯房是铁定坐不下的,也没那么多课桌。
因为教室只有一间,老师兼校长也只有她一个,所以昭颜只能把所有学生都集中在了一个班上课,按照年级高低分组坐,所有科目的老师都是她一人。
两张课桌拼在一起,大家挤一挤,侧边也可以坐,能坐下4-5个孩子,解决了课桌少,书本也不够的问题。还剩下两个孩子实在挤不下的,昭颜就让他们坐到了讲台上,和她共用一本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