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可是朝廷的司法也不是儿戏,不是你随口的猜测几句就能重新定义案件的!”
“所以你言之凿凿的说你父亲判了冤案,你可有什么证据吗?”
一个案子若是已经判完,想要翻案重审,就需要有新的指向性证据,否则是无法开启重审的。
虽然当时彭志怀在牢中的确死的蹊跷,可奈何所有证据都指向了他,彭志怀自然是要被判畏罪自尽的。
而且这案子还是在刑部日夜不休仔细的调查中才取得了那些关键性证据,于是所有人都觉得,谢瑾怀手中应该拿不出什么更有力的证据了。
然而等诸葛云和谢瑾怀把那证据亮出来的时候,皇帝的脸色难看的出奇,满朝文武也瞬间噤若寒蝉。
因为他们手中的证据,竟然和刑部掌握的完全相反,几乎是背道而驰,但是又没人敢说那证据是虚假的。
于是整个案件瞬间扑朔迷离了起来,一开始支持武德侯的大臣们,也开始纷纷动摇了。
武德侯更是一头虚汗,吓得不轻。
他是真的认真调查了的,可也没想到这案子背后竟然还会隐藏着这么大的惊天阴谋。
事情还得从谢瑾怀带着柳枝去往诸葛府的那天说起。
谢瑾怀和诸葛云在讨论完卷宗后,便按照柳枝的提示一步一步的找到了证据,也慢慢的推理出了事情的真相。
按照柳枝的提示,诸葛云的确是在驿站里,找到了李毅祥写给家里的家书。
虽然那封家书没有留名落款,但诸葛云一眼便瞧出那字迹绝对就是李毅祥的字迹。
于是诸葛云便把李毅祥的家书带回了府中拆开。
这才发现李毅祥寄回家中的竟然是他随身不离的日志。
这本日志前半段都是他每日的生活记录,直到后半部分,李毅祥把自己去往荆州赈灾的全过程都记录了下来,并且他像是有先见之明,为了这个证据的真实有效性,他还在涉及荆州赈灾的日志上,全部盖了自己的私章。
若是按照被害官员李毅祥在日志上的记录,那彭志怀便的的确确是被冤枉的,而且彭志怀的每一样举措,都是在为赈灾做着无私奉献。
例如彭志怀用高价银钱买粮这事儿,看似是贪污受贿,可实则只是为了赈灾的无奈之举。
当初松原县受了水灾之后,当地粮价疯涨,甚至有不少不良商家利用百姓们的恐慌疯狂哄抬粮价,官府若是不出面控制,只怕朝廷给再多的赈灾银也无济于事,根本买不到赈灾粮。
所以松原县县令彭志怀,为了压下粮价,便借着自己家族本就是大粮商的便利,让家族把所有储备的粮仓全都打开放粮,并且粮食的售价维持在灾患之前的价格。
这样的确短时间之内稳定了当地的粮价,但自家粮仓也逐渐见底,难以再坚持太久,可为了彻底打消那些商人炒粮价的念头,彭县令便不得不让家族的人拿着赈灾银去周边县城买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