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父阿姆长大的地方气候没有楚庭那般潮湿,也不像营州这般干燥,气候刚刚好。」
陶青说完,也很是诧异,毕竟陶青当时嫁给叶胥时,也没有想到叶胥有天竟然能做到巡抚的位置。
但陶青看叶胥这个架势,似乎还有要升迁的模样。
陶青和叶胥他们二人也算是青梅竹马,当年叶胥考中秀才后,陶青就在心中默默的计划着他们的将来,他觉得若是叶胥就此开一家私塾也不错。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也能称得上是安稳。
毕竟他们小镇上还没有出过状元,而叶胥刚考中秀才,陶青压根不敢将叶胥和状元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
他们整个镇上,只出过一个进士,秀才也就寥寥几人。
在叶胥中了秀才之后,陶青已经在心中做好了打算,到时候叶胥在私塾中教小孩子读书,他就在家做好饭等他回来。
第140章若是以后他们有了……
若是以后他们有了孩子,还能让叶胥教孩子识字,不论是男孩丶女孩丶还是哥儿,多认些字,总归是比睁眼瞎好。
就算男孩不打算走科举这条路,多读些书,也能多些识人做事的道理。
不至于眼界只局限于家中的一亩三分地,短短的一生不停地在田中结束。
虽说当今天子是位明君,如今的赋税不像之前那般繁重,百姓的生活比之前好上一些,可一字不识农人的日子总归是没有识些字生活的好。
而且种庄稼不仅累,收成还要看天,无论他们如何辛苦耕劳一整年,若是雨水不好,那一整年的努力白费。
陶青实在不想让他们以后的孩子在家中种田。虽说农人的社会地位高,但是这世道也是农人的生活最累。
农人种的大米,自己不舍得吃,吃的都是一些糙饭,甚至遇上世道不好,要卖儿卖女才能勉强度日。
父母之爱则为之深远,那时的陶青尚且没有想到日后叶胥竟然能爬的这般高。
虽说叶胥此时官居巡抚,可巡抚这个官职并不是叶胥的终点。
毕竟叶胥也才刚逾弱冠,同现在官至巡抚的朝中大臣相比,叶胥简直就是一个毛头小子。
再加上皇上的看中,叶胥的未来可谓是未来可期。
叶胥在职期间取得的成就也是不敢小觑。
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在叶胥楚庭任职的这几年里,楚庭百姓的生活质量上升的明显不是一个档次。
毕竟能以一己之力让一个不受人待见的偏远地区变成众官员抢破脑袋愿意去的香饽饽,也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
要问朝中的官员,现在哪个地方官最好做,他们会觉得:除了富庶的鱼米之乡外。
当属楚庭,不说楚庭现在百姓的生活有多富庶,而是现在的楚庭已经在皇上面前留下了印象。
叶巡抚去营州任职之前,把楚庭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
不仅是百姓的生活质量提升了上去,楚庭百姓的整体素质也上升了不少,最起码不会出现随地吐痰的不文明现象。
毕竟越是偏远地区,百姓们受教化的程度越低,道理底线越少,不文明现象就很常见。
可是在叶胥几年的管理下,楚庭现如今的情况虽说不能同京城相比,但是同富庶地区还是能比上一比的。
现如今的楚庭也是夜不闭户丶路不拾遗,家家都有闲钱让孩子读书。
读书人多了,明事理的人就多了,楚庭的整体素质也就上升了不少。
再者说楚庭还有一个额外的技能点——被皇上点名表扬的美味:香菇。
现如今能不能吃到楚庭的香菇,也日趋称为代表是王公贵族身份贵重的一种象徵。
如此这般,香菇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这对楚庭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楚庭的百姓赚的盆满钵满。
现如今的楚庭,就算是个傻子来楚庭任职,只要不乱指挥,让楚庭按照之前规定好的程序往下走,楚庭都不会出现什么差错。
所以现在的楚庭就算是县令也很是抢手,一般的世家子弟都会选择事前走动关系,去一个百姓开化程度高,地区富庶的地方。
原本的热门地区都是汴梁丶临安丶苏州这些地区,现如今,抢不到这些地区的人,便将楚庭作为首选地区。
虽说楚庭地处偏远,但终归地方还是不错。
而叶胥也成了天下读书人的榜样,不仅短短几年能连升三职,还能次次取得功绩,他们读书不就是为了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