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他们不仅是省心,还能省了不少炭火钱。
等各位知府到了府衙之后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暖气,众人以为是叶胥在府衙中点了碳,心想:这新上任的巡抚大人是个会享受的,不知这般大的手脚,要消耗多少银碳。
这些知府虽然也会在府衙中点炭火,但也仅限于在桌前点,他们看可没有像叶胥这般大的手脚。
有人偷偷的看了一圈,想看叶胥到底点了多少银碳,可他们扫了一圈都没有发现这大堂之上有火炉。
似乎是不太相信,他们又看了一圈,还是没有发现火炉,心中不禁纳闷,这没有火炉,怎的这大堂之上这般暖和。
叶胥看着几位知府悄摸摸的扫视着大堂的模样,心想:鱼上钩了。
开口道:「诸位知府不用看了,这大堂上并未烧炭,之所以这般暖和,是因为我命人在大堂上烧了地龙。」
地龙?那是什么东西,他们从未听过。
几位知府心中好奇,当然也有胆大的直接问个仔细:「敢问巡抚大人,这地龙是何物?」
叶胥听到他们这样问,微微一笑,似乎是早就猜到他们会问一样,解答道:「这地龙便是能让你们感受到暖和的东西。」
怕是他们不懂,叶胥还专门解释了一番具体的做法:「大概是挖地下操作口,然后将木炭置入地下炉腔内燃烧,加热空气。受热的空气沿着火道路径扩散,加热地面砖,利用地面砖的蓄热和热量辐射,使室内温暖。散热后的空气从出烟口排出。」
末了,叶胥补充道:「这只府衙地龙的做法,若是寻常百姓家便不是这样。」
看着几位知府似懂非懂的眼神,叶胥想:他们懂不懂的无所谓,叶胥也没有期望他们能懂。
叶胥此次叫众人前来,不是给他们将这地龙的做法和原理的,只是想让他们给百姓们修地龙。
几位知府心中并不知晓叶胥心中的想法,此时还沉浸在叶胥方才的话中。
这也不怪几位知府对于这地龙的制作听得这般认真,实在是每个冬日里都会有百姓因抵抗不了严寒而离去,死状凄惨,浑身上下冻得青紫,一般都是来年春天才发现。
而且大多数都是一家一家的去世,身为父母官,他们实在是不忍心见百姓这般轻易的离去。
为何这营州的百姓不多,大多是因为抵抗不了严寒,家中贫困,没有银钱买碳,而自制的碳隐患又很大。
于是每年冬季,总会有一些百姓或因碳中毒,或因寒冷去世。
等到天气回暖,每个府衙总会有许多里正来销户,那些里正来销户时,眼眶总是红的。
毕竟是生活在一个村子,他们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这过了一个冬季,好好的人就没了,他们怎能不痛心。
为了能寻条活路,有能耐的人,大多远离家乡,去了温度适宜的地方谋求生计,剩下的百姓们,实在是无奈才留下来的,只因连路上的盘缠都凑不够,无法他们只能留在营州生活。
叶胥怕几位知府只是明白原理,并不太清楚具体的操作方法,就开始盲目的制作,到时若是适得其反就遭了。
于是叶胥便唤来了纪修为和他的几个兄弟。
对在座的几位知府说道:「这位是纪修为,会修地龙,等你们回府城时,便让他跟着你们一起走。」
见叶胥这样说,在座的几位知府心中大喜,其中心思灵活的知府率先开口说道:「巡抚大人,我们柳城天气极端,甚是寒冷,不如就请这位纪兄弟先跟下官去柳城,等柳城修好了,再去别的府城也不迟。」
柳城知府见有这样的人才,心中大喜,暗暗的想道:他这次定是要先下手为强,将人带回柳城,你问剩下的几个府城的百姓怎么办?
不好意思,他身为柳城的知府,理当为柳城的百姓着想,至于其他府城的百姓,那就不是他能管得着的了。
剩下的几位知府见柳城知府这般老奸巨猾当即翻脸道:「巡抚大人,下官以为柳城的天气实属比不上我们建昌寒冷。现下刚入秋,我们建昌已经有两家百姓因抵抗不住严寒去世,下官实在是痛心,那两家人其中还有几个幼童。」
建昌知府据理力争,企图用事实来打动叶胥让纪修为跟着他去建昌。
说着,还像模像样的擦起了眼角的泪花。
那模样叶胥简直不想去看,这几个知府为了抢人,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现在竟然卖起了惨。
见两位知府这样说,绥中知府当即表示不赞同,道:「巡抚大人,属下以为不如让纪小兄弟先去绥中,绥中离省城近,坐马车不到两日便能到达。」
叶胥见他刚介绍完纪修为,几位知府大人就开始争夺纪修为的去路,他怕几个知府为了抢人最后打起来,顿时将剩下的话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