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接下来的话,臣还是不听的好。”徐达略微有些心惊,冲朱标拱手后便要告辞。朱标什么都好,就是太通透了些。厚待纳哈出自然是有原因,也自然是想着他日后报效。若纳哈出无所用,莫说是朱标,哪怕是个傻子,也不会费力厚待。而且不仅是朱标。历朝历代的明君雄主,哪一个收降敌将、收服敌臣时,想的不是其日后能有所用?可问题是。朱标此时这话说的太过通透了些,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的意思就在徐达准备起身离开之时。汤和直接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太子未曾发话,你徐天德想走就走?”“汤汤大哥”“听老大说完!”被汤和这么一说,徐达无奈只好乖乖坐回到了位置上。没辙。哪怕此次出征,汤和只是副将军,而他是三军主将。可论起军职,朱标还是此战的主帅呢。然而论及私情,朱标虽是子侄,可汤和却是他结义大哥。就眼下帐中这配置,他徐达还真是谁都得罪不起。“徐叔,侄儿又没说什么不能视人的阴谋诡计,您躲什么?”既然不论军职,徐达自然不惯着朱标。旋即有些不耐烦的催促道:“你小子有话快说!”“徐叔、汤伯,此次与以往的北伐不同。”“此次乃是国战,虽主要战场在北境,强敌是北元。”“可此战最主要的,还是覆灭倭国,断高丽半壁疆土。”“所以让纳哈出率领麾下士卒,东进高丽与蓝玉会师。”“便是要将明军在高丽境内屠杀高丽、倭国之人的罪名,交到纳哈出这个北元旧臣手上。”“将来进兵倭国,纳哈出麾下也是主力。”朱标顿了一下,表情严肃看向两人道:“总而言之。”“接下来的大明,需要一位人屠将军!”言至于此,朱标便也没有继续说下去。只不过徐达、汤和都是聪慧之人,他们又怎么可能不明白朱标的意思。莫说眼下大明开国战,平四夷。但凡是征战,便绝不可能仅仅依靠怀柔二字。历朝历代开疆拓土的宏伟巨着之中,也绝少不了鲜血、屠杀这几个字。而且正如朱标说的那样。接下来的大明需要人屠将军,甚至还不止一位。而明面上。只能是北元降臣纳哈出担此殊荣。毕竟人屠将军的下场,往往都是已经写好的。没有淮西背景,身为北元旧臣的纳哈出,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老大,对倭国、对高丽,你已经有所决断了?”“自然。”“那”汤和犹豫片刻,还是继续问道:“那你给蓝玉下的将令是”“不需留情,高丽可存半壁,倭国之人尽屠。”“嗯”汤和微微一怔。他自然不是什么仁慈之人,也绝不可能劝阻朱标,饶恕倭国、高丽。只不过,他却是有一点想不明白。“老大,你对倭国恨意极重。”“可对北元,反倒却是宽容许多。”“嗯?”听到汤和这话,徐达不免也来了兴致。的确。朱标从始至终对倭国似乎都有极大的敌意。可问题是。现如今最应该憎恨的应是北元才对啊。毕竟包括老朱在内,不少将帅的父母,家人、好友、亲族。早年间要么死于元朝苛政,要么死于元兵之手。而中原百姓,也是受元朝奴役。至于倭国,与中原更是少有交集。而听到汤和这话,见两人都略有疑惑的盯着自己。朱标抿了口茶,正色说道:“汤伯,侄儿当然恨元人。”“我朱家长辈,祖父祖母、叔叔伯伯,都是死于元朝苛政。”“早些年不知多少将帅、士卒,死于元兵之手。”“乱世之中,多少汉家儿郎被元人屠杀掩埋,用以沤肥,作为牧场。”“此等仇恨,侄儿自不敢忘!”“可是汤伯,侄儿毕竟是储君,是大明将来的皇帝。”“所行所虑,所有的谋划,自然要为将来考量。”朱标微微一顿,看向二人继续说道:“秦汉之时,匈奴肆虐,冠军侯横扫大漠。”“两晋之后,五胡乱华,隋文帝力克前秦(氐族),再造盛世。”“而后唐朝白虎将军(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斩杀九个部族数十万人。”“今日,虽有汉人靖康之耻,又有元人奴役汉民,可红巾大军不也将此仇给报了个干净?”见朱标饶有兴致的看了他们一眼。徐达、汤和轻笑一声,心领神会般点了点头。元末起义军都还叫红巾军时,对付元人的办法简直太多了。饶是他们二人,也曾屠杀过元兵。加上他们那个兄弟,朱标的岳丈常遇春。那杀起元兵来,简直是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流程。“汤伯、徐叔,汉人与北方部族之仇恨,千年未绝,且有来有往。”“二者之间,早就分不清谁吃亏,谁得利了。”“所以侄儿铭记此等仇恨,却又想给这份世仇做个了断。”“毕竟侄儿临朝,以及后世,不能再出现北方部族欺压汉人百姓的情况发生。”“嗯。”见朱标考虑极其深远,徐达、汤和郑重点头后,便也不再多问。朱标毕竟是储君,是将来的天下共主。自然应该仁德广布,不因昨日之恨,乱今日之行。而实际上。朱标嘴上说的冠冕堂皇,可心里却并没有说的那般大度。起码在民族仇恨这一点上,朱标绝不承认自己仁慈。正如方才所言,靖康之耻、元朝奴役。这份仇,老朱已经带领汤和他们报过了。而朱标现在要做的,便是报后世之仇。倭国、高丽,或许还要带上女真。这些有一个算一个,自然不能原谅,也自然要屠刀行之。总不能让后世惨状再次发生。“殿下,元庭应战了!”:()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