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全文阅读 > 第785章(第1页)

第785章(第1页)

而当她站定在所有人的视线中的那一刻,便像是一把锋利出鞘的利刃,在被拨开了所有牵绊的绳索之时彻底展现出了其天下独绝的魄力。

袁绍发兵洛阳的迫切时局,恰恰让她有了一个不必做出什么三请三辞戏码的理由。

眼前这几乎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备的局面,要想再一次凑出,便绝没有这样滚雪球一般壮大的局面。

而有些人想要看到汉室王业交到她手中的平稳过度,有些人却只想要看到她此刻肩挑山河的野心与志向,在望向她的目光里满是殷切之意。

所以——

她已不必给出拒绝的答覆!

她并没有朝着周遭看去,却清楚地知道,曾经告诉过她那个泰山捧日梦境的程昱正在看着她,得到她那一句「鸿羽不低飞」祝福丶已从昔日汉宫宫女变成今日太史令的任鸿正在看着她,从她这里得到了那横渠四句允诺的赵云正在看着她,再不会有胡笳十八拍现世丶只会有万千典籍报刊在她调度之下发行四海的蔡昭姬也在看着她……

还有那些此刻并不在长安,却在九州为她戍守坐镇的谋臣武将,都在等待着她此刻的应答。

这让她更没有了迟疑的必要!

她抬手从刘协的手中接过了那枚传国玉玺,托举在了面前。

皇位的交托让她此刻不当再以臣子向天子行礼的方式,而是在这番目光对视之间和刘虞进行着最后的一出沉默交涉。

在长安城里的落日彻底消弭在城墙上的那一刻,她方才开口回道:「百姓念我,长者信我,下属从我,不敢不受。」

388。388(一更)定论国号

百姓念我,长者信我,下属从我,不敢不受!

这便是乔琰给出的回答。

刘虞听得清清楚楚,这十六个字的回应里没有接下这份重担的惶恐,只有将责任一个个划到自己面前的坦然。

而到底是不敢不受,还是顺势而为,在场之人都能看得明白。

但承接皇权的变革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落幕,或许对于大汉来说已经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百姓念我——

今日若无这些被引领号召起来的长安百姓表态,刘虞或许还不会将皇位交接得如此之快,这些原本的大汉朝臣也不会这样清楚地看到,他们还固执把守着的这个大汉早已在数年间的磋磨里失去了其在民众心中备受拥趸的地位。

炎汉四百年传承至今,那些陈腐弊病早已取代了其旧日强盛所带来的归属感。

那些上位者谋划着名的利益甚至已将这些还在求生的百姓当做了一个可以被随意操纵的符号。

他们为何不能在摆脱了麻木的处境后做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选择呢?

乔琰是他们选择出的结果,她也清楚地知道这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将推动她上位的头号功臣记挂在了第一位。

长者信我——

这一句长者乃是对刘虞的回应。

在她将刘虞称作长者而非陛下的那一刻,两人的关系就已经在这一出权力交接里完成了易位。

但或许这也正是这大汉江山以这等方式交托到乔琰手中的意义。

「长者」之称让她绝不会对刘虞的后路做出什么不当的安排,即便不能再让这位曾经做过天子的存在保留着一个新朝廷官场中的高位,更可能还是给他一个侯爵之位做山野闲人,对刘虞来说也该当算是一种善终。

而那一个「信」字里,也正是对大汉传承交接的赞许,也算是全了这大汉最后的颜面。

下属从我——

今日各州平定,离不开这些对她效忠之人的贡献。

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并不在长安,但当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距离她最近的刘虞毫不怀疑,当乔琰接任天子之位的消息传递到各州之后,她能够确保自己对下属的动向和选择都一清二楚,进而确保麾下的各州不会出现动乱。

这出仓促之间的交接绝不会是给邺城朝廷的可乘之机,而恰恰是让她麾下那些年轻将领文臣从此等激流之中颖脱而出的大好时机!

寥寥十六个字,在周遭的声音里每一个字都显得如此清晰,好像一并清晰起来的也是这崭新王朝的前路。

一度因为乔琰和刘虞的交接平定下来的周遭响动,在须臾间又重新回升,但这一次,这些人所发出的不再是那等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请愿,不是对于刘协提出将玉玺交托给大司马的疑虑重重,不是那等近乎于孤注一掷的发声,而是一种激昂的庆祝声响。

他们或许也知道,这天子位置的交替能有这样的发展,并不只是因为他们对于刘协的问题作出了响应,还因为很多早已经在四方奠定的优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