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司农不必如此担忧,这些人充其量也就是跳梁小丑罢了。」法正早已得了乔琰的提前告知,一旦益州那边有了对南蛮的战局开端,就会将他给调派过去协助作战,绝不愿意看到某些人的私心影响到了他大展拳脚的机会,但想想这几人连个简单的密谋都能出现告密,实在是没什么好担心的。
程昱摇了摇头,「我担心和愤慨的不是这几人,而是当君侯将新夺回的益州幽州重建秩序后,这些类似的反对声音是否会越来越多,潜藏在这长安暗流之下的,是否也并不只是被袁子煦提及的几人而已。」
「与其让有些人潜藏在暗中,随时准备攀咬一口,甚至在和冀州对决的要害关头做出什么麻烦事,还不如顺着对方的意思来。」
「比如说——成全他们对袁子煦的安排。」
刘扬不是觉得,倘若袁耀能够当上这个南阳太守,对他们来说是多了一人能掌握军队力量的表现吗?
那就成全他们!
若不助长一番他们的气焰,如何能让他们来上一出自现马脚的举动!
在他们的想法里,这等己方阵营手握实权之人的增多,让他们可能能招募到的同僚力量也必然随之增多。
人已经有点蠢了,牌总是要好一些的。
这最后的一句话也被程昱写在了送交乔琰的那封书信之中。
她拆开信来看的时候,才因为袁耀转述的那些指摘之言而心头火起,就被这一句辛辣的点评给逗乐了。
是啊,人太蠢了,和她眼下所面对的对手都无法比较,那么当她逐一侵吞掉这些对手的时候,谁又会相信,她居然会跌进一个淹不死孩童的水坑呢?
总还是要让他们把坑挖得更深一些的!
她暂时离开关中,甚至还要在随后前往洛阳的行程安排,是为了让这些人聚拢在一起。
那么现在,就是她再往他们手里递上一把刀的时候了。
「君侯也觉得可以将这个南阳太守的位置交给袁耀吗?」戏志才问道。
想到向她传递这条讯息的程昱和此刻在她身边共同参谋的戏志才,都是她刚在乐平那里起家之时的早期班底,乔琰既觉这好像是时运之必然,又不免在脸上浮现出了一缕笑容。
她回道:「为何不呢?」
「袁子煦确实没有这个担任一郡太守的能力,但他若是真有这个能力的话,只怕那荆州的刘景升就该坐立不安了,唯恐我转过明年去,对付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他!」
可换成是袁耀,刘表还得觉得这是个缓和关系的举动。
「此外,按照我这对外做出的表现,我如今并不愿意内部生乱,不会和刘扬那家伙撕破脸皮,袁子煦若不想自己成日里被刘扬寻去商讨如何将我给拉拽下台,甚至在某些时候不得不让自己登上贼船,从长安前往南阳,对他来说还得算是个舒坦差事。其中原委我会在信中告知于他的。」
戏志才调侃道:「我看他现在最想要的便是君侯的亲笔了,以证明他没让自己处在一个危险的立场之中。」
「所以先让他往南阳去避一避风头吧,也让刘扬觉得,他在这长安城中还是有些话语权的,正该一鼓作气将那举止有若梁冀大将军的乔大司马给诛杀。」
乔琰将信纸拍在了桌上,又道:「不过他也真是太蠢了。」
「若按照袁子煦所说,王允居然并未亲自前来,而是派遣了个府掾参与此会,可见此人虽有反我之心,却没打算真要跟那刘扬在一条船上共沉沦。」
「姓淳于的那个家伙都对刘扬的计划提出时间上的异议,难保没有自己额外的想法。」
「鲜于银同样未曾与会,只隔空表达了对他的支持,谁知是不是为了防止消息外泄后将他给供出来。」
剩下的一个袁耀就更不用说了,这家伙从刘扬的地方出来当天,就已将消息给全部透露给了乔琰的部从,简直是将主动上报减轻罪责做到了极致。
才这么几个人就已经弄成了这般混乱的状态,若是再多上些人手,天知道会不会行动还未开始,就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了。
「所以,还得给他们安排一个合适的帮手啊。」
乔琰的脑海中将这些推动着她不断朝前走去的要素一个个翻覆思索了过去,在心中有了成算。
这些扎根在她所掌控地界腹心的毒瘤,正是促成她从这权倾天下的臣子到那颠覆汉室的帝王的要害。
所以,她还要再稳一点,再小心一点……
将他们连带着汉室的王业一并祓除干净!
------
「孙策那小子真是越来越过火了。」吴郡的一处宅邸中忽然爆发出了一个声音。
「行了朱公,你也不是不知道那家伙是个什么脾气,当年王氏为孙策所屠戮的举动不就已经证明了吗?」另一人回道,「他和他祖上那些个卖瓜人一样,都是些粗蛮的武夫,你想让他按照我们的规矩办事,那可有点难。」
「不过他这次确实是坏了规矩,」第人开口说道,「他做出礼贤下士的举动,让我等吴郡四姓之人效力于他的麾下,按说他也该当给出个符合我等利益诉求的位置才对,可你们看看他都做了什么!」
「这次豫章郡告破,黄祖被杀,孙策当即就将豫章郡太守的位置给敲定了下来,选的还是朱君理,这着实是不将吴郡朱氏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