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苑先前为确认信鸽到底应该饲养在高平还是金城郡,往凉州方向走了一趟,最终还是确定在了金城。
在替乔琰顺带巡察了一番凉州的情况后,她这才返回。
不过并不是返回并州,而是返回的关中。
按照乔琰的意思,陆苑作为她的心腹之臣,也当随同她出席刘虞的天子即位典礼。
故而她此时出现在了这里。
听到乔琰这句小声的抱怨,陆苑回她:「君侯若这么说我也该问了,为何弘文馆中没有扬州负责人?」
见乔琰闻言好笑地瞥了她一眼,陆苑这才认真说道:「亲疏远近之分,利益高低之别,君侯已将其看得很明白了,更处置得足够妥当。我等均愿为君侯效死舍身,并不因您时时处处均无错漏。」
这话说的不错。
一个领袖可以犯错,就像当年定那首功制度的时候郭嘉为她纠正的误区一样,这都是在决策中难以避免会出现的。
但当她置身在这个长安城,为了谋划将来十年乃至于百年之功的时候,她比任何人都没有这个条件犯错。
不过,从下属口中说出的允许她犯错,还是让乔琰的脸上浮现出了一缕清晰可辨的笑意。
也正是这些人际脉络,将她越发紧密地与这个时代联系在一起,也在支撑着她继续走下去。
直到赢下这场非生即死的战争为止!
恰在此时,从长安城的未央宫方向传出了一声击鼓报时之声。
这声代表着辰时的鼓声也意在提醒城中官员,天子即位的典礼将至,他们该当来做好准备了。
乔琰朝着外边看去,此时的天色尤暗,可在城中已陆续传出了动静,让这整座长安城顿时活了过来。
「如卿,我们也该走了。」
在即将迈步的时候,乔琰最后朝着门边的镜子看了一眼。
镜中映照出的,是一张放在百官中间比谁都要年轻的面容。
哪怕前路漫漫,她也还有很多时间来走出那每一步。
------
这是公元一九二年的元月初一。
按照如今的算法,她十九岁了。
225。225(一更)刘虞登基
别人的十九岁在做什么姑且不论,乔琰的十九岁,却已堪称位极人臣。
当桂宫宫苑之外群臣云集之际,能如她这般同时位居列侯又位次不在四将军之下,因而无论出于爵位还是官位考虑,都可着金印紫绶的,实在是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虽然在礼法上来说,卢植皇甫嵩这些人对她有提拔之恩的,且在名义上来说官位还在她之上,都该当站在她的前列,但当乔琰在程昱与陆苑等人的随从之下来到桂宫之外的时候,众人难以避免地先将视线集中在了她的身上。
百官与会刘虞登基之礼所着的吉服确实是临时赶制的。
不过在乔琰将并州纺织工匠调度进关中后,这些量体裁衣后督造的吉服都让人看不出任何一点敷衍粗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