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笔趣阁 > 第661章(第1页)

第661章(第1页)

伏寿怔怔地听着乔琰这话,眼睛一瞬不眨地看着她手中文稿上的字样。

昔年她为了说服乔琰让她参与到子午岭以西的河流调研之中,曾经给乔琰提交过一个东西,被乔琰起名为《山河录》,正是为了记载各州境内的山川河流风物,以让人不必出门就可知天下事。

在这数年从并州到凉州,从凉州到关中,又从关中到司隶全境的治水通渠之中,伏寿早已不断地将这份书籍完善到了相当厚实的地步,涵盖了三州境内的绝大部分水道。

标注在其中的也不再只是在此地发生过或者是在乡民传闻之中的奇闻轶事,还有在这几年间于这些地界上出现过的截流灌溉操作,另有并州剿匪丶平凉州与进军关中期间所发生在山川之间的种种战事。

这让这本山河录若只是看这三州地界上的情况,已有几分《水经注》的意思了,但若论其阅读门槛又要比乔琰印象之中的《水经注》再低上几分。

不过,即便这本记录册的每一次变更都被伏寿按照过往的习惯一般拿给乔琰观摩,她也未曾想到,乔琰会将这本书选定为第二本印刷的存在!

「急就篇,令民众可有机会识字识物,增长常识,山河录,便是让人知山川之广,疆域之深。」

伏寿想了想问道:「可君侯不怕敌方知道我方境内与山川风物过多的信报,有了破境而入的可能吗?」

乔琰抬了抬手,示意伏寿往后翻。

伏寿翻去了第一页由乔琰所撰写的综述,便见其上记载着的赫然是其馀各州的水文山川信息。

东汉时期其实是有一本名为《水经》的着作的,但其传播并不算广,还是伏寿在来到并州后才见到这本书籍,后世的郦道元书写水经注正是在这本书的基础上。

但此书只记载经水不记载滞留,全书一百三十七条河流也仅仅用八千多字便记叙完毕,可见其中缺漏信息之多。

而此刻这本出现在伏寿面前的书籍,居然会在对其他几州的山川风物记载上沿袭了伏寿记载三州情况的大纲,只是在有些表述上先做了精简,还需要再进行一番归整罢了。

「我令人在这数年间经行各处,将这些缺漏信息做了汇总,此番勘校之中,你们将所有势力交接边界线处的信息都模糊处理,其馀的该如何写便如何写。」

凉州丶并州和司隶的水道山川被公布于外又有何妨,反正大家都是同样的待遇,甚至在这样的刊载之中,前头的三州在水文治理上花费的工夫都被清楚地展现在了民众的面前,正是一出对比!

他们或许看不懂在旁边的配字中记载的民俗故事,却一定看得懂通过粗细线条区分的新旧水道。

他们或许曾经不知道乐平侯是如何从一个乐平的地盘发展到今日的,但如今一定能从这个扩张的路线上看到一个个惊人的数字。

他们或许曾经不知天下有多大,可现在他们看得到一个信号——

若一个人没有收复天下重归一统的决心,没有必要做出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举动!

这确实是一本最合适于此时刊印的书籍!

非只是因为这是一本无论哪一方也不得罪的书,更因为其中记载着的,除了已有的现实之外,还有着她们一步步走来的痕迹!

「我将此书的重新编纂丶校对和刊印的事项都交给你二人,在……在元月初一之前完成,如有需要人手自行调配,期间不得耽误乐平书院的每月刊物和洛阳周遭河渠深井的打造,有问题吗?」

前面的那句月报要求是对着昭姬说的,后面的那句河道是对着伏寿说的。

要在完成那些原本就不算简单的工作之馀,将这本信息量密集的书,或者说是图册给刊印出来,堪称是一项严苛的重任。

可一想到这本仅次于识字书籍发行的书,届时能在着作和校对的名字上写上她们的名字,如同此前的急就篇一样发行于各地,或许还能得到比之乐平月报更为珍视的对待,此后一直流传下去,这种重任早不能算是什么重任,而分明是一种动力!

这两人异口同声地回道:「君侯放心,绝不会有任何问题。」

「那好,」乔琰看着这两个已有栋梁之才风范的姑娘,又想到了在军事上开始大展拳脚的姚嫦和吕令雎,目光中更多了几分笑意,「发行这本书的所有阻力我都会替你们担下去,我只要你们给我一本能堵住众人之口的书籍。」

目送着她们离去筹备,戏志才这才插话道:「君侯先前打算跟我留个悬念,竟令我以为您是打算弄出一本乐平月报内精华内容的精装本。我还想着,若真如此安排的话,其中的信息多而杂,大约不能让那曹孟德后悔于没能早一步达成交易。」

乔琰问道:「那么现在呢?」

戏志才笑了笑,并未做出明确的回答。

但或许他的答案,已经都藏在这个笑容之中了。

急就篇的识字至多就是些常识的普及,若是打包两本带上了那山河录,便是彻头彻尾的耀武扬威!

这本书的出现和批量印制就像是在昭告于她的敌人,她在对己方所拥有资源的开拓利用上,早已远超了任何人的想像,此刻坦坦荡荡地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