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笔趣阁 > 第588章(第1页)

第588章(第1页)

背靠的岐山位处于这条东西延伸的山岭之中,却在早年间也并未给人以作为屏障和支撑的安心,反而在暮色夜色里看去,像是个藏匿着无数危险的鬼魅之地。

好在她们现在有了土地,那就有了吃饱饭的资本。

她的姐姐也很快在长安城的广泛招工中找到了一个工作,领起了一份相对稳定的薪水。

虽说现在是要两个人承担起那二十五亩地的种植任务,但榆娘觉得,这已经比起早年间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她十岁了,推得动分发下来的曲辕犁,在没有牛驴来协助耕作的条件下,这种耕作工具的改良让她可以协助母亲一起完成田地的开荒播种,又在建安元年和二年的秋收中积攒下来一批粮食。

田地确实有点少,但是没关系,她们吃得也不多。

存够了下一年的存粮后,母亲就和她商量着将剩馀的一点粮食卖了,反正关中地界上现在粮食的价格很稳定,真缺少的话还能买来,这样一来,她们用来存钱的罐子里又多了些钱。

在榆娘和母亲的计划中,这些钱要用来在明年支付用牛耕田的租金,那么节省下来的时间她们就可以多做一点针线活,卖出去后得到多于租金的钱。

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榆娘都已经想好了,等存的钱再多一些,她们就往靠近关中平原中部一点的地方搬,还能更接近于天子脚下,也说不定还能再见到那个说跟她有缘的女官。

但上天好像一点也不打算厚待她们这种从险厄处境中走出来,只求努力过好生活的人。

姐姐在告假回家后带着从城里传开的消息,宣告了今年可能会有旱灾和蝗灾到来。

十二岁的榆娘和母亲一起将存钱的罐子打开,不舍地看了许久,还是决定先去采购一批粮食。

因为在这个迟来的消息后传到不久,她就发现,自家的水井确实没有之前水深了。

在旱灾到来后,就连井水都有干涸的可能!

她们确实得多存粮,起码要给明年再多存一年的。

这个一进一出的折损让她心痛得咬了好一会儿的手指,可不知道是什么鬼使神差的力量,让她在途径郿县书铺的时候,看到外头展示的月报,又和母亲商量着买下来。

三枚五铢钱的价格,相对于纸张和文字来说绝对不贵,但再对比一下米价,却是将近一斗米的价格了,其实一点也不便宜。

可店家说,这上面写着的是让她们度过灾情的生存之法,最好还是买一份回去,要不然就得买一份酱油才能有得赠送了。

这么一比,又是这样更划算。

为了存钱从岐山搬到郿县,榆娘当然是舍不得买酱油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她在购买报纸时候的迟疑,店家还额外赠送了一张上月刊——

运送的时候撕破卖不出去的那种。

虽说是残次品,榆娘还是有种如获至宝之感。

她不识字,只能和母亲一起将报纸上的图幅连蒙带猜地看过去。

等到实在猜不出来的地方,她们就发动起了周遭住在这里的几十户人一起猜。

也不能怪消息没被更加准确地通知到这种犄角旮旯的地方。

宣告旱灾蝗灾之事和统计人口田地的方式是不同的。

从朝廷方面调控灾情,还是本着自上而下的原则,从渭水主支到径流的顺序一点点排查,所以在打井促成井灌上也得是按顺序的。

这种几十户人的聚居之地在关中地界上顺着两侧山势散布着不少,总得一个个来。

「我们得打个深井吧?」榆娘指着那份月报上的冲击式凿井车问道。

一进四月,她们所在的村庄井水开始枯竭的可不只是她们一家。

总得想个办法出来的。

村中年岁最大的长者问道:「你是说,我们自己来组建这个凿井车?」

「当然不是!」榆娘瞪大了眼睛,「您看到这个旁边的备注了吗,这块用来凿大口的蒲扇锉,重逾千斤,是靠着这些转换的绳线杆架才让它可以变成用蹬踩碓板的方式运作的。把咱们各家的余钱都拿出来,也买不起这么一个蒲扇头啊!」

「您都说了,这上面写了,是让我们配合郡县的长官来打井,那岐山县城里一定有这样的东西分派,咱们几十户人家,想要打一口井,不过分吧?」

不过分!当然不过分!

即便早年间的凉州乱三辅,让他们各家之中的人数远远没到一户五口的平均数,这里也有百人之众了,只是想要一口井保命罢了,哪里是什么过分的举动。

榆娘坚决地说道:「我们去岐山县城,看看能不能借到一架来。可以由我们自己来运输,由我们自己操作打井,不消耗他们的人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