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神原名句芒,主管万物生发增长。传说它鸟身人面,御双龙而飞。它命太阳从扶桑树上升起,将光热投到人间滋养一切。
民间将它画成春天骑牛的牧童,头顶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
在越人统治中原的那几百年间,汉人的民俗被逐一废除,神庙取代了寺院,民众们拜祭长着牛角的巨型神像,蝴蝶的图腾随处可见。
直到新皇顾秉渊重新打下汉人的天下,古老的习俗才被找了回来。
春神献礼便是一年之初农耕节中最重要,也是最盛大的典礼。
在年尾除夕这一日,象征着新春的句芒神车队伍从皇宫出发,沿着京都坊道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游走一圈。
彼时春神将立于花车顶端受万千百姓瞻仰供奉,同时穿插各类歌舞伎乐表演,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根据竹简上的记载,百年前汉人祖先的春神献礼声势浩大,神车由南到北延绵不断,数以万计的花车穿梭巡游。
四个宫门烟花齐放,震撼人心,彰显盛世之景,令人心向往之。
当晋元帝在去年初下令重启春神盛典时,举国上下全沸腾了,上至皇室家族,下到文人墨客、富商大贾、市井百姓,无不欢喜雀跃。
很多外省的百姓早在年前就赶来京都租房住下,后来城内的酒家客栈人满为患,所有客房全部售罄,人群们就自发聚在城外,只等除夕那日进城一睹春神风采。
因着这是大晋建国以来的首次庆典,晋元帝还特地加了些彩头。
他御赐了几株纯金打造的稻穗,这些金稻穗夹杂在其他利事中由春神在游行时随机撒下。
若是谁捡到的稻穗金灿灿又沉甸甸,便是拔得了头筹,预示着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福星高照。
除夕那日,百姓们翘首以盼,将从朱雀到长安的整整五十三坊堵得水泄不通,人人都想瞻仰春神样貌与舞姿,获得来自神灵的恩赐与祝福。
当日的神车共有一百多辆,除了饰以双龙盘尾的主神车外,还有诸多画满日月星辰、庄稼动物以及各种民间大小神仙的次神车。
制作这些神车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礼部在全国上下征集能工巧匠,力求将神车的面貌展现得美轮美奂、尽善尽美。
大批画师与手艺人整整设计了一年,才将百多辆神车绘制完工。
不仅神车的制作过程耗费心神,在神车上表演的伎乐伶人也是经过了层层筛选,最后择优录取。
符合条件的伶人还需在礼部进行为期半年的礼仪学习,并反复练习表演动作。
春神句芒的扮演者在伶人中竞争尤为激烈,最终是选定了京都最出挑的戏曲班子红拂院里当红的伎子——乐笙大人。
他那一出《兰陵王》曾经惊艳整个梨园界。据说他的表演功底深厚,唱做俱佳,当世无出其二,于是理所应当地在一众伎子里面脱颖而出,独占鳌头。
按照官府事先制定的计划,伶人们在除夕当日寅时进入皇宫等候,卯时点名归位。
乐笙大人会在禁军的护卫下前往太极殿面见皇上,再把御赐的金稻穗带回主神车。
辰时一到,所有花车同时从朱雀门出发,沿着京都城巡游一整圈,最后在申时统一回到光化门,由礼部派出的官员接收。
临近除夕,城内涌入的民众较往常多了三四倍,三教九流,龙蛇混杂。
城防司怕届时城内的状况不好控制,于是上报朝廷,申请将神车的路线改为自西城门出,绕道北上,再经由青霄门回宫。
没想到竟有一辆神车出了西门却没有向北走,反而调转头去南下几十里路拐进这毫不起眼的胡杨村,最后折在水稻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