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4章
原来这个小伙子会说汉语。
“二位施主,这是我师父嘉羊丹朱。”
“太好了,终于有个会说汉语的了,是你师父救了我们吗?”
“正是啊,师父看到你们倒在地上,就将你们带了回来,想你们可能是得了高原病,就给你们喝了红景天,你们已经昏了一天一夜了,差点就没命了,师父说看你们不像坏人,就将你们带了回来,然后看你们不出气,就给你们喝红景天。”
虽然小和尚汉语水平一般,说的颠三倒四,但是楚凡他们还是听明白了,是以赶紧爬起来双手合十,向老和尚鞠躬道谢。
“啊苏奶哈,一格拉哈,索索。”老和尚又说了一通。
小和尚翻译到:“师傅说,你们是不是饿了,请你们去前厅吃饭。”
楚凡的肚子很配合小和尚的话,很应景的咕咕叫了两声。
随着老和尚,两人来到了前厅,前厅是个佛堂,四根柱子间摆放着四条缎子包裹的经凳,最里面供奉着十几尊大大小小的佛像,厅堂四周悬挂着黄色的经幡,几个和尚正坐在靠门口的经凳上吃饭。
这里的饭很简单,糌粑合着酥油,揉成团就往嘴里送。
高原气候,除了青稞,基本上没有任何作物,这里的人也早已习惯了这种简单的食物。
将青稞面碾碎,炒熟之后,揉成面团,就可以吃了。
但是长期只吃青稞,是无法满足人的营养需求的,聪明的藏族人,就将牛奶上漂浮的油脂刮下来,储存起来,每次吃糌粑的时候,合上酥油,充分补充人类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蛋白质。
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西藏饮食文化。
但是对于楚凡和秦红来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且不说青稞面偏硬偏干,粗糙的难以下咽,单就是酥油那种膻味,他们也难以接受。
刚送到嘴边,就有些恶心。
但是为了避免伤主人面子,两人还是硬硬的吞下了两小块糌粑。
然后就陪着笑脸摆摆手,示意吃饱了。
老和尚一脸迷惑的看着两位,正值壮年的两个人,吃这么点就饱了?明朝的汉人胃口真小啊。
正在这时,门口一阵喧闹,十几个穿着僧袍的人冲了进来,将门口的经幡扯落在地,几个人将庙门踹的咔咔响。
“啊其哈苏,哪啦一共哈尼哈。”领头之人冲进大殿,冲着老和尚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