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父本就等得火起,见老熟人谢书记仅瞟了他一眼招呼也没打个就走了,牢骚满腹地说对汪母说:“不就一个乡书记吗?那派头感情比县书记还足,去年还拉着我的手老兄老兄地喊得亲热,升官就不认得人了,什么玩意儿。”
汪母说:“别那么大声,人家好歹也是管几万人的书记嘛,肯定事忙了。也许是没注意到你,这么多人哪一下看得全呢。”
建设用手捏着花生米往嘴里丢,含糊地说:“爸,不是人家书记架子大了,是你女婿没以前走得起了。看来喝酒的人就清楚,不及去年一半儿哩。”
流沙对自己的亲弟不知什么感觉:“建设,你又来了,六子再走不起,那也还是你妹夫!”
直到酒席结束,老熟人谢书记也没来给汪父打招呼,更谈不上敬酒了,汪父不痛快也罢感慨也罢,眼见着谢书记吃完饭在众人的招呼下出了饭店,也只有在背后阴骂几句“小人得志”。下午稍微休息后,一脸木然地上车回了县城。
送走亲朋后杨陆顺差不多累散了骨头,没想沙沙把家里一条“三五”用报纸裹了裹,就喊他一起给谢书记送去,杨陆顺不解了:“沙沙,无缘无故送什么东西啊?”#p#分页标题#e#
沙沙说:“我算看清楚了,这老谢是在整你呢,以前人家说老谢要整原来老卫提上的人,我还不信,今天我算是相信了。一把手要给你穿小鞋,那还不小意思?要是我原来不跟易姨处得好,你现在只怕连这党委都保不住。”
杨陆顺摇了摇头说:“沙沙,没用的,谢书记已经死死把我看成卫书记的人,再怎么巴结他也不会改变看法的。范海波不就是榜样么?他们何冤何仇?还不是因为也是卫书记提拨的人啊。”
沙沙睁大了眼睛诧异地说:“那,那你就甘心情愿被他整被他治?”
杨陆顺茫然地说:“那还能怎样?卫书记一走谁还接近我,都巴不得看我犯错误看我出洋相呢,我现在做什么都是错,做什么都挨批评,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只想少听点批评,少被人笑话。”说完垂头丧气地去了厨房。
沙沙不死心,乘夜敲开了谢书记家的门,虽然谢书记在家,可有些话又怎么好直说,易老师见机那沙沙引到后屋,沙沙哭哭啼啼地把原委说了,肯求道:“易姨,我家六子是原来卫书记提拨的干部,那是卫书记看上了六子的大学文凭,提拨六子是给他自己脸上贴金,不能把六子算成卫书记的人啊。易姨,六子也还是谢书记的学生呢,要说关系比卫书记早建立得多啊。六子也是身不由己,他也知道错了,他现在连谢书记的面都不敢见,被批评怕了。还请易姨念在沙沙对你真心真意,求您在谢书记面前求求情,饶了六子吧,他还年轻,不懂事,得罪谢书记了,请谢书记大人大量。。。。。。”
送走了沙沙,易老师抹了干眼泪水,把三五烟拿给谢书记看,说:“老谢,你看六子和沙沙也是真心实意,就算了吧,啊。沙沙喊了我这么久的易姨,我还真跟她有了感情。”
谢书记翻来覆去看着包装精美的“三五烟”,轻轻笑了笑说:“老易,你还是妇人之仁哟。这个杨陆顺不简单,有文化有水平,还有几分知识分子的骨气傲气,算是个人才,用好了,自然好处多多,没用好,养虎为患哟。我也不是没给他机会,他居然耍滑头,把我当宝哄,我还差点上了他的当。杨陆顺这小子桀骜不训,心里总把学校老师教的那些教条当真理当原则,殊不知人间真实从来不是从原则出发的,厉害才是真实的,原则只是一种装饰一种说法,这就几千年了,不会因为时代而改变、更不会为谁而改变。我要是普通老百姓还是蛮欣赏他的,可现在新平是我的地盘,我说了算,当然由不得这刺头捣乱了。不过这段时间的打击有了点成效,老实了很多,如果还经得起我一、两年的考验,嘿嘿,说不定我还得了个好帮手,如果他还想搞名堂,我要他翻不得身。”
易老师听得了后叹息着说:“你的事你做主,只是我对不起沙沙那个妹子了。”
第一部乡第九十四章(一)
第九十四章(一)
事实总是胜于于雄辩。农民只要收入增加了,就会心满意足,就会忘记一些不合理不公正的遭遇,甚至还有点毫无原则的赞扬感激。
大丰村忽然发现种植苎麻比水稻要多增加好几成收入时,就开始喜笑颜开,“种苎麻多好,成本又低,用工又少,一亩顶水稻两亩多的收入呢。”“还搭帮吴支书啵,莫看那人爱行蛮,行蛮也有行蛮的好处,不要你会把水田全改了旱土啊?”“嘿嘿,那是搭帮吴支书了。我的难处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地太低洼了,我一屋人硬是花了好几个工,隔起两、三里路挑土抬田,要换了你,只怕没这么勤快吧?”“哈哈,有根棍子在屁股后面赶,再懒也勤快了。”
苎麻行情的火暴让农民们措手不及,都嘀咕明年管他什么政府计划不计划,全种苎麻了。有精明点家庭情况稍好的农民开始了囤积,想卖个更好的价钱。大丰村的农民着急了,他们地少嘛,就把眼睛都瞄上了大片的丘陵。
这些横亘在村里的小山包是红土地质,土质松散,原来搞大炼钢铁,把山上的树木砍伐一空,严重破坏了植被,到了雨季,红土便随着雨水肆意,雨大了还造成大面积的滑坡。后来经过整治,十几年后才遏制住水土的流失。如今山包上郁郁葱葱,也给大丰村的农民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柴火,连小山包旁边都没人随意开荒种菜,就是怕再破坏了山上的植被。
其实不光村民想,村委会也在打主意,山包下延伸地带算算至少也开垦地出两百亩,如果承包出去,村里也会有更多的收入。吴国平虽然蛮横,可也知道他这小小的权力是谁给的,就找杨陆顺讨教。
杨陆顺早就搬了套铺盖住到了大丰村,基本包村干部稍远点的都在村里吃住,一来乡里有规定,二来农村乡里路不好走,天晴还好,一下雨就只能步行。何况杨陆顺也不愿意在小事上招人闲话。杨陆顺明白谢书记是想叫他搞活大丰,唯一的出路就是看怎么样把这些丘陵地带合理利用起来。
杨陆顺花了不少时间看了几个山包,上面的树木基本都是些没经济用途的杨树、槐树、苦楝子树等等,夹杂着低矮的灌木草丛。看来除了种植经济型果树外,也没其他好的方法。这不吴国平来讨教,说是山包下面地势稍缓的地方可不可以开荒?杨陆顺考虑再三认为不妥:“吴支书,那山坡子下的地实在太贫瘠,而且一到雨季就要受山上的雨水冲刷,没什么有效的办法能制止泥土不被雨水冲走。苎麻对土壤要求不高,可没土它也长不起来不是。我再不乐观地说,苎麻这东西又能火上多久呢?三、五年?如果以后跌价了,大家都不种了,那开出的荒地岂不成了个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