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唐扫把星好看不 > 第988章 机会就在眼前(第1页)

第988章 机会就在眼前(第1页)

麻野和两个随从获得了一个帐篷。两个随从很自觉的睡在了靠门帘的地方,把一半地盘让给了麻野。春季依旧有些冷,麻野晚上只是解去外衣躺下。帐篷里乌黑一片,麻野听到了小心翼翼的深呼吸的声音,带着些陶醉。她微微蹙眉,以往让她觉得得意的声音此刻变得让人恶心。她已经有两个月没洗过澡了,觉得自己的体味难闻。但那两个倭人依旧陶醉的吸着。倭国会如何?麻野睁开眼睛想着。她想到了飞鸟。那里有寺庙,有无尽的森林和山丘。小时候母亲喜欢带着她去森林中玩耍,含笑看着她在里面奔跑。等她觉得身后无人惊呼时,母亲就会悄然出现,吓她一跳。那是她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岁月。我的母亲。一个男子来到了家中,父亲恭谨的行礼,让母亲来陪侍。那一夜她就在隔壁,听到了喘息声,听到了母亲的惨叫声……第二日,父亲谄笑着把男子和随从送出去。随后,她就再也没见到过母亲。她问过父亲,父亲说母亲去了娘家,再也不回来了。她悄然去了那个房间。她小心翼翼的揭开席子。乌黑的血迹在下面蜿蜒着。父亲自那以后就开始了飞黄腾达。可她不喜欢。她依旧在飞鸟的森林中奔跑,但身后的侍卫们却紧紧跟随,没有人敢来吓她。我不快活!她渴望成为男子那样的人。为此她努力学习一切可以学习的知识。包括杀人的手段。但!若是倭国灭了,她所有的一切都将会成为泡影。她的学识在大唐只是一个笑话。“倭国……”……大军不断进发。斥候频繁往来,带来了敌军出击的消息。“十万大军!”麻野的心中有些窃喜。十万对两万。她知晓唐军携带的粮草不多。“继续前进。”贾平安没有丝毫动容。麻野建言道:“我们必须要尽快击败他们。”这是一个必然的选项,否则一旦断粮,大军就成了案板上的鱼肉。所有人都知晓这个道理。“快一些。”贾平安顺应了大伙儿的心声,加快了行军速度。“别担心,对马岛如今就是粮草和人员的中转站。粮草通过对马岛源源不断的运送上岸,随后辎重队会把粮草运来,所有的一切都算好了。”崔建信誓旦旦的道。他下意识的摸摸眼睛。还好,应当没乌青。长史这个职位不轻松,但你可以让下属去劳累,自己掌总就是了。可崔建却不。从出发开始他就在操心。从粮草到因病减员等事他都在管。大军登陆后,他的事儿就更多了,伤病、兵器、粮草……特别是粮草,每日他都要过问,并核算大军的后续耗费……他并未发现自己的鬓角多了几根白发。但李敬业那个棒槌却提醒了他。“崔长史,你竟然多了白发?”“是吗?”崔建把鬓角的长发捋过来看了一眼,果然。他自嘲的道:“老了。”可他才三十多不到四十岁。他的父亲去得早,母亲身体不好。随后就是叔父养育了他。说是养育,家族中不得有私财,他家有不少浮财都归于了族里,所以钱粮都是族里给。读书是在族里读。没了父亲的他沉默寡言,不敢得罪那些父祖在族里权势大的。母亲的身体不好,也不会说什么学业如何重要,只是告诉他……三郎,要想改变这一切,那就努力读书。他照做了。随后就是科举。母亲在他科举前已经病入膏肓,却笑着说等他中举了好好喝一顿酒。从崔建有记忆以来,就没见过母亲饮酒。他信誓旦旦的说定然中举。他发誓要中举!在去长安的路上他见缝插针的学习。在马背上他能看书,为此两次差点摔下悬崖,随行的官员和考生们都知晓有个傻乎乎的崔三郎。到了住所后,别人早早洗漱睡了,他就拿着书到院子里,借着月光看书……偶尔遇到阴天,他就去蹭,厚着脸皮去有蜡烛的官员房间里蹭光。官员暗讽崔氏子竟然也没钱买蜡烛?他只是笑笑。能蹭到就好,至于别的他不在乎。科举后,他焦虑不安的等待着消息。放榜时,他在人群中往前挤,有人被他挤烦了就喝骂,准备动手,可看到他那通红的眼珠子,最终选择了让路。当看到榜上的名字时,崔建转身就跑。他去写信。他在信中给母亲报喜,说是晚些就告假回去。程序走完后,他急匆匆的赶到了家中。眼入眼帘的是那一屋子的白。“你阿娘接到了你的信……”阿娘得知他过了科举的好消息后,含笑而去。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临去前,阿娘一直在念着他。三郎……三郎……那一刻崔建跪在母亲的卧榻前默然,泪如雨下。从此后他知晓自己失去了庇护。家族的资源不是无限的,必须要集中在最出色的子弟身上。他的父母没了,也就没人帮他争取,没人帮他说话。所以他一直在地方为官。这一路挣扎着到了长安城,进了吏部,他觉得自己的前程出现了光明。但从此他就不动窝了。他多年来自己打拼,见识经历了许多事儿,他不傻。家族,士族都需要他在这个位置上提供帮助,所以他只能不动窝。他也觉得憋屈,但却不说。你说什么?家族中没人为你说话,你说的越多,长辈们的厌恶就越多。家族这些年好歹也不时帮他一把,这些都是恩情,所以他只能默默的埋头苦干。但贾平安的征辟令给了他机会。从小崔建就知晓机会难得,他眼巴巴的看着族里的长辈,虽说自己获得机会的几率比别人小,但他也心满意足了。不能浪费机会!崔建深谙这个道理。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小贾负责。于是他殚思竭虑,恨不能会分身术,把大军的一切管好,分配好,协调好。下午大军宿营,崔建亲自去检查了辎重。大车上堆积着粮草箭矢等物。“还有多少?”夕阳下,听到答案的崔建面色凝重,随即去寻了贾平安。“十日。”“够了。”贾平安指着地图分析道;“敌军距离我军不过三日的路程。”“后续的辎重会来,但我担心敌军会突袭……十万大军,这里又是敌军的地方,他们熟悉地形,知晓哪里有路……”刘仁轨皱眉看着地图,“辎重要务必小心。”“我知晓。”贾平安看着很平静。随即就是巡营。此刻营地中处处都是篝火,取水的大车络绎不绝的往来。“要不,少吃些?”崔建提议。贾平安微微摇头。他饿过。当年在农村时吃不饱,没有早饭,天麻麻黑就出门放牛,几岁的孩子饿的前胸贴后背,眼睛发绿光,见到能吃的不管是什么都往嘴里塞。那时候他觉得但凡有谁弄了香喷喷的肉干来就能骗走自己。所以他知晓什么都能节省,就是饭菜不能节省。“只管吃。”可等回去后,看到李敬业端着小盆吃的嗨皮时,贾平安依旧有些头痛。这特娘的就是酒囊饭袋啊!“我的饭菜呢?”贾平安的饭菜就是两张饼,菜是咸菜咸肉汤。这汤咸的贾平安想骂人。罢了。他努力回想着自己几岁时在别人收获后的红薯地里乱挖的事儿。表兄是个中医,家中有小锄头,贾平安顺手就带走了。挖啊挖!可那时候别人家也没余粮啊!那地里的红薯收的太干净了。但隔一阵再去挖,就能挖到一些类似于根系般的红薯。这些细小的东西让彼时的贾平安狂喜,随即把牛系在树上,自己寻了枯枝来生火烤红薯。那细小的红薯吃着……真香甜。靠着幻想当年的小红薯,贾平安把干饼吃的津津有味,连汤都喝的很是舒坦。“不对啊!”李敬业是吃饼吃的爽,汤他是不喝的,只是捞里面的肉和咸菜吃。见贾平安喝的喷香,他就觉得不对。“他们可是给兄长弄了好吃的?”李敬业趁着贾平安不注意,就端起他的汤喝了一大口。“哦……咳咳咳!”李敬业差点把碗丢了,“好咸,难喝。”贾平安一把夺过自己的碗,美滋滋的喝了一口,再来一口饼,眼睛都眯了起来。那时候但凡是吃的他都不嫌弃……不对,魔芋豆腐他不吃,那味道和口感他实在是接受不能。“兄长你如何能喝这等难喝的汤?”李敬业很是敬佩。“饿你几年就知晓了。”那时候但凡能得一顿可以敞开吃的饭菜,他能把自己吃到隔食(消化不良)。几岁时他最高记录吃了六碗饭。娘的!不是小碗!……十万大军的宿营动静很大。大部半林的个子在倭国算是鹤立鸡群,这也是他能一路高升的助力之一。十万人,途经的小城无法承载,所以大部在城外宿营。“我不肯进城不是因为城中不舒服,大军在哪,我就在哪。”大部半林目光从地图上移开,缓缓回身,副将土师宰信颔首,“是,将领必须和大军在一起。十万大军,这是从未有过的规模,我们必须谨慎。”大部半林坐在帐篷里,腰杆笔直,“唐军两万深入境内,他们的辎重会远远不断的运送而来,但随军能携带的粮草却不可能多……这便是我们的机会。”土师宰信点头,“所以我军要紧的不是和唐军决战,而是要拖住他们,利用我军熟悉地形的优势,截断他们的粮道。在断粮的威胁之下,贾平安必然会选择出击,如此我们可从容不迫的等待时机。”,!“就是如此。”默然良久,大部半林突然说道:“贾平安在辽东一役中大放异彩,连天皇提及此人时都有些不自在,我们要谨慎,却不能太谨慎。”“此人狡猾。”在兵败辽东后,倭国就对贾平安进行了全面了解,可惜知晓的不全面,但足够土师宰信来分析这位大总管了。“大唐将领用兵多是直来直去,靠的便是唐军的强悍。可贾平安不同,此人用兵诡诈,当初十万联军浩荡,可却被他一把火烧了个干净,由此可见此人用兵的狠毒狡猾。”“但他粮草不济!”大部半林握住刀柄,脸庞在烛光中阴晴不定,“此战务必要斩杀此人,提振士气!”……李敬业不死心,第二日凌晨吃早饭时先喝了汤,觉得难喝极了,就蹲着看贾平安吃饭。一口饼来一口汤,安逸!服了!李敬业默然拱手,一手拿着几张饼,一手端着汤碗溜到了另一边,和刘仁轨一起吃饭。刘仁轨也喝不惯这个汤,可李敬业却说道:“副大总管,你也不:()大唐扫把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