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只是各个部门分配到的对招商工作的责任倒还好说,最难办的就要数那些收费项目了。
要知道,收费这个东西在官场里往往就是最直接的利益,尤其是在庐州这种本身官场的收入渠道就不多也不丰厚的地方而言,收费项目就更是让人眼红的肥差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开发区这才成立四个月,很多企业落户还只有两个多月,各个部门各种名目的收费项目就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了。
如果只是各个部门还好说,但是官场这种事情往往都是同气连枝的,很多事情查到最后都是有高官在上面撑腰,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的,而庐州这里显然也不例外,正是因为有了常委级别的高官插手,这些本来很简单的工作就不能不变得复杂了。
其实这个情况不仅出现在庐州,其他很多地方也有,最为突出的就是国家年年叫停却怎么也停不下来的各地的收费站了。
对于这点,陈平也早有准备,他对吴世鑫说:“吴县长的这些困难我能理解,事实上我当初在路庄做经济工作的时候,也碰到过和吴县长一样的情况。”
“那陈市长是怎么解决的?”
吴世鑫问。
“路庄和庐州的情况不太一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陈平说,“不过我建议吴县长你可以先试着从一些简单的方面入手,取消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不合理收费,我们一点一点的进行,不求一下子能把庐州的招商环境搞到最好,但至少我们能进行改善,让企业的发展能一点一点的变得更好,等到我们把简单的事情都做完了,省下的我们就可以慢慢想办法了。”
对于陈平的建议,吴世鑫仔细想了想,最后说:“好,我就按照陈市长说的做,我马上回去让人修改这份文件。”
随后吴世鑫就拿着文件离开了,而等到吴世鑫离开以后,陈平就拿起电话拨通了朱恒的电话说:“朱经理,吴县长正在修改文件,我估计这几天新政策就该出来了,剩下的,能给吴世鑫带来多少积极性,就看你们自己的发挥了。”
电话那边,朱恒则是向陈平保证道:“请陈市长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让陈市长您失望的!”
第四百八十二章最好的发展态势
在得到了陈平的指点以后,吴世鑫回去以后就召集了相关部门的官员一起,按照陈平所指出的方向来修改文件了。
经过整整一天的修改,然后吴世鑫把修改过后的文件再送给陈平过目了一下,经过陈平认可以后,才在第三天早上,被发布到了县政府的网站上,与此同时,县府办还把这些经过了改善以后的政策,发给了所有落户开发区的企业单位。
虽然这些政策距离企业老板所期待的还有一段距离,不过他们也都明白官场上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用时间来慢慢改进的。并且现在县政府肯对这些不合理政策进行改善,相比过去的不管不问,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对于陈平来说,他也只能帮这些企业到这里了,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努不努力了。
不过这点陈平倒是并不担心的,毕竟这些企业都是朱恒他们这些商人看做是自己的身家性命,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摆脱过去那些不合理的政策影响,他们不可能不去努力的。
而让企业从一个消极怠工状态进入到一个积极生产状态,说起来还是需要时间来过度的,但在庐州这里,却省去了这一步骤。
要知道,这些企业在落户之初就已经是做好了生产准备的,他们大量招募了周围因为开发区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进行培训,成为了工厂的工人,只不过由于后来县政府一些不合理的政策,让这些企业失去了生产的积极性,所以才会将这些工人暂时放假。
至于现在要做的,只不过就是再把这些工人召集回工厂上班就行了,还是比较简单的,更别说陈平已经提前给这些企业打过招呼,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这些企业收到了来自县政府的文件以后,就立即让企业尽可能的进入了全面生产的阶段。
由于生产数据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反馈到政府的,而陈平为了能尽早的坚定吴世鑫的信心,让他对政策改善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再加上陈平自己在庐州这边也确实没什么事情好做的,就在企业进入全面生产以后,找吴世鑫出来一起再对开发区企业进行了一次考察。
这一次的考察对象仍然是上一次去过的那些企业,不过这一次企业的生产情况对比上一次可就有了天壤之别。
他们首先去的仍然还是那家机械制造工厂,因为距离上一次来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吴世鑫仍然记得上次很多机床空放在这里当摆设,工作的工人也寥寥无几的情景,不过今天情况却截然不同了,厂房内有很多工人,每台机床也都在工作着。
那在厂房内回荡着的机器的轰鸣声,让吴世鑫下意识的感觉自己上一次是不是在工厂放假的时候来的。
陈平能够看透吴世鑫心里的想法,所以对他解释道:“这些工厂都是轮班制的,主要收入是靠加班,尤其是双休日,只要来上班就是算加班的,所以可以说在这种工厂里上班不像其他的工作单位,是没有双休日的。”
吴世鑫默默的点了点头,对于整天坐在县政府大楼里的他来说,他很难想象为什么一个不同的政策,居然对于这些企业能造成这样两种相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