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根玉簪的成色和材质是一样的,不过一根雕刻的是玉兰花,另一根是竹叶,看得出是男女款。
看到熟悉的物件安静地躺在托盘中,他颤抖着手拿起那根玉兰簪,然后道「既然祖母觉得我该履行婚约,那便履行吧。」
「太子慎言」曹启皇帝厉声出言打断。
有朝臣立马附和:「忠义侯有信物却迟迟没有拿出来,想来也不是很在意当年的约定。」
谢洐闻言,立马回怼:「我已再三言明犬女真心爱慕殿下,又怎会学他人用婚约逼迫于殿下?」
此言一出,堂中又开始争论起来,特别是杨宪,若是输给陆氏女,他还可以接受,但输给胡搅蛮缠的谢洐,输给那个还不知能活多久的谢氏女,他真是咽不下这口气。
曹启皇帝出言道:「太子可履行婚约,但谢氏女身体羸弱,太子合该再选一良娣。」
谢洐一听这话就不乐意,刚要回话,却被曹壬抢了先,「佛家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既已定谢氏女为太子妃,为让她早些康复,儿臣不打算纳良娣进东宫。」
朝堂上一时炸开锅,为了履行先辈的约定而娶个病秧子,太子殿下也太委屈了吧!且听过忠义侯那些没脸没皮的言论,大家一致觉得这个太子妃也不是个靠谱的。
哪有你看上谁,谁就得娶你的道理?
只是,当册封太子妃的旨意被送去忠义侯府的时候,那些世家又开始后悔了,他们早些时候怎么没有想到用这种方法争取太子妃之位呢?
第八十五章良辰夜
◎两个孤独的灵魂在这样的良辰夜紧紧相拥在一起◎
庆平去传旨的时候原打算看看那个痴心一片的未来太子妃长何模样,奈何接旨的是忠义侯夫妇,谢氏女还在邺城温泉别院养病。
按理来说,若真如忠义侯在朝堂上说的那样,谢氏女对太子殿下害了相思病,如此重要的时刻肯定恨不得长翅膀飞回来才是,看来,传言都是做不得真的。
曹启皇帝知道后郁郁的心情稍微好受了一些,最近连连发生不受他掌控的事,他已经气得睡不好觉了。
虽然谢氏女压根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但太子当着朝臣的面应下了婚约,他也只能捏着鼻子替太子下旨。
好在谢氏如今在朝堂的地位一般,后生良莠不齐,也无需担心多年后外戚做大。
陆弘是几天后才从别人口中知道那日太子妃之争的细节,想到太子殿下最终不得不娶一个病秧子,他也和那些太子的支持者一样,替太子不值。
可是,这一切的推手也有陆氏,若没有九叔陆恭咄咄相逼,太子也许不会接下那一份不知真假的婚约。
在东宫前殿,陆弘一脸愧疚地对曹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家中长辈的决定他觉能不妥却无力阻拦,但他的歉意是诚心实意的。
曹壬听后,反而笑着安慰他:「结亲,结的是两姓之好,忠义侯与我是多年旧识,想来他的女儿除了身体差些,其他都不会太差,难说真如祖母所说,是一份大好姻缘。」
陆弘还想再说,他摆摆手道:「这事已成定局,日后莫要再提,待太子妃入主东宫,我希望你们待她能如待我这般。」
曹壬的话甫一出口,八喜和陆弘皆震惊了,那个素未谋面的太子妃竟然已得殿下这般看重了吗?或许是因为谢氏女常年卧病在床,让殿下想起了自己的旧疾?
想到殿下是被迫还俗的,二人不约而同的觉得殿下真是菩萨心肠,一心想着救人一命。
总之,被谢洐在朝臣面前这么一争,谢氏女从病美人,成了不知矜持不识大体,只知痴心妄想的病秧子了。
那些偷偷爱慕太子殿下却没能入选的女郎出于嫉妒,开始把谢知鱼编排成丑八怪,证据就是她在洛阳那段时间天天头戴帷帽,肯定是长得太丑,怕别人看见。
下旨几天后的夜里,曹壬在行云殿书房看书,一旁的八喜几次欲言又止。
曹壬笑道:「想说什么就说。」
不知是不是八喜的错觉,自那次太子妃之争过后,太子脸上多了笑容,虽然只是微不可察的笑,八喜也能感觉到太子殿下心情很好,于是壮着胆子把外面的传言都说给曹壬听。
「谣言止于智者,你无需在意」曹壬埋头边翻书边回。
「奴婢,奴婢也是担心谢氏女真如传言那般,那殿下岂不是太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