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氏担心杨业,刚得了大宋的官,别是出了什么麻烦,本就因为身份尴尬,若是出了纰漏,又引人诟病。
杨业叹了一声,拉过折氏的手坐下,问道:“延瑛可有同你说过。。。她。。。”
看着杨业支支吾吾的模样,十几年的枕边人,折氏哪里还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折氏笑着上前道:“她和郡王的事?”
“你知道?”杨业惊讶抬头。
“不是她告诉我的。”折氏解释了一句,“那日宫中宴会,你出门后我遍寻不着延瑛,老杨说她接了王府千金的帖子就急匆匆出门去了,回来后脸上也高兴,我旁敲侧击了几句,又逮着延昭问了问,这就知道了。”
“那你为何没同我说起?”杨业不满,敢情杨府的人就自己被蒙在鼓里呗。
“怎么,你觉得这门婚事不好?”
出乎杨业预料,折氏的反应似乎并不反对杨延瑛的决定,而折氏听了杨业这话,也是奇怪,她本以为杨业是同意了的。
“延瑛自己喜欢那就成了,再说,我那会儿想嫁给你,我爹也如你今日这般,眼下看看不挺好的?”折氏说道。
“什么?你爹那会不同意?”
“啊。。。就。。。”折氏尴尬笑了笑,安抚得拍了拍杨业的手背,“过去的事儿咱就不说了,就说延瑛,她心悦郡王,郡王也同意立她为侧妃,那就成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别操心了!”
杨业还待再说,折氏笑盈盈得伸手解杨业的衣带,“都说上阵父子兵,妾觉得三个儿子还是少了些,咱们再生两个,待他们长大了,也好帮你!”
折氏虽然已生养了四个孩子,但因常年练武,身姿挺拔,烛光下更显风韵。
杨业轻叹一声,想着这么多年,对着她这副模样,依旧毫无招架之力。
赐婚后不久,司天监就给出了适合大婚的吉日,九月十九。
打通的别院还没整修好,赵德昭算着时日,让甄平抓紧点,必得在大婚前将宅院收拾妥帖。
“殿下放心,工部送来了图纸,殿下若觉得没问题,就可以让工匠来了。”
图纸简单易懂,就是给他们这种工程小白看的,什么地方有个池塘,池塘边有片假山,假山后有座小楼等标示得清清楚楚。
赵德昭回忆了下上辈子去过的苏州园林,给了几个中肯的意见后,就让甄平将图纸送回工部,等着工匠修葺了。
至于工部收到他随手点的几处意见,突然茅塞顿开惊为天人的事儿,就是后话了。
没办法,明清园林已成艺术,就是北宋的艮岳,也是在一百多年后,不是此时的宋初能比的。
之后,赵德昭便从甄平、孙冲二人找回来的书中寻找能用的东西,并一点一滴得记录在他那本小册子上。
不看不知道,很多在现代早已散矢的古籍,其中真有许多重要的现,赵德昭犹如乳燕投林,又像游鱼入海,畅游在书籍的瀚海之中。
半个多月之后,甄大终于将人从书房中拎了出来,“殿下,您怎么还在这儿啊!”
赵德昭揉了揉眼睛,问道:“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