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晋。。。郡王。。。”
这几个考生总算知道同他们说话的人是哪个,心中一时百般滋味。
平晋郡王,现在谁不知道啊,造出霹雳弹打赢了辽人,俘虏了辽国的宰相和将军,收复山前七州功不可没。
他们也是崇拜得很,只可惜他们是书生,没法拿上武器去战场杀敌,可报效朝廷也有旁的办法,那就是科举,待入了仕,照样能用所学为大宋、为官家出力。
可他们今年刚到京师,就听闻今年的会试有猫腻,一个叫吕蒙正的也会参加科举,他是谁这帮考生不关心,关心的是他竟然是主考官的学生。
这问题就大了!
他们也不是非要针对吕蒙正,只不过若不声,便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吕蒙正,他们寒门学子的名额就又要被官宦子弟占去。
科举之路不容易,寒窗苦读好不容易有了出路,难道又要被豪门世家把持吗?
平晋郡王,他们的确仰慕,可另一方面,他和吕蒙正是同门,自然是会为他说话的,于这一点上,这几个考生也十分不服气。
“你们几个也别不甘心,小心被人当枪使!”这时,茶棚中另外一张桌子上,三个青年人笑着朝几个考生说道。
几个考生转头看去,见那三人不过刚刚及冠的模样,看着很是青涩,不由板了脸,“你们懂什么?”
三人对视一眼,其中一人身姿颀长,看着倒像是个会武的,他开口道:“殿下也说了,朝廷已是有了解决办法,届时再看不就好了?”
“也是,”其中一个考生点头道:“罢了,若那吕蒙正真是个有才学的,咱们在这儿嚼舌头也是惹人笑话,还是回客舍温书去吧!”
这几考生本就被赵德昭一番话说得兴致缺缺,也不想再逛京师,付了钱就结伴回客栈看书去了。
三个青年看着他们背影,不屑撇了撇嘴,“朝廷要是录了他们做官,怕是为祸一方,听风就是雨的!”
“师亮,你此前说的可是真的?”
师亮,姓张名齐贤,洛阳人,是三个青年中最年长的一个,不过也才二十七岁。
问他问题的名为张咏,字复之,另外一个名李沆,字太初。
除了张齐贤今年打算下场,其余两人都是来京师游历的,也给将来下场做准备。
巧的是,三人都住在一家客栈,性格相投,也就成了好友,白日便在一处聊天闲逛。
对于京中生的事,他们也都知道,眼看其他考生一个个义愤填膺,张咏和李沆十分好奇张齐贤波澜不惊的表现。
张齐贤见他们好奇,也便说了自己为何如此的缘由。
原来,张齐贤是洛阳人,在洛阳书院读书时受到在此致仕的前太子太傅李肃的看重,他便也以学生自称,同李肃走得近了些。
而后,又结识了西洛留守滕中正,都是官吏,自然也就知道了一些吕家的事。
“真不真的,我也是听说,不敢保证,”张齐贤笑着道:“不过吕家赶他们母子出门总是真,至于此事背后是不是吕家。。。”张齐贤摇了摇头,“吕龟图或许做不出这种事,但姚氏便不一定了,她定是第一个不愿意看到吕蒙正高中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