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这个,魏昊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老穷鬼很是欣慰地说道:“这城内,最近几百年出了好些个大善人,都是愿意外借阴寿的。就是稍微收一些利息。”
“……”
好嘛,要不说阴魂不散,还真是阴魂不散。
相当无语的魏昊挠了挠头,想要破口大骂,却是忍住了。
打开笔记,魏昊提笔记录着本地鬼民的需求、希望,然后又走访了一些在此多年的远古老鬼,详细了解了宋帝城城外的时代变迁。
诸多规矩形成的前因后果,也就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的一切行动,都不曾遮遮掩掩,全都为阴间所知,只是,有的阴司大神全然不在乎,而有些,则是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难辨地狱人间
为童生时,魏昊也喜欢看王守愚断案,不是看王守愚多么明察秋毫,而是看漏洞在哪里。
发现最主要的因素不是对错而是身份之后,魏昊便找到了提高胜算的玩法。
功名加上证据,再招呼同窗、乡亲,直接抹平一般坐地户的地位优势。
其中权重最高的,便是这功名。
你有了功名,说鼓动也好,说煽动也行,总之,有了功名,说话之后左邻右舍才会听。
不然你一个毛头小子,说话就是个屁。
读书人,不在读书二字之上,而是读书之后获得的社会地位。
阳世的玩法,魏昊并不精通,因为五峰县内不需要他精通。
勤修苦练的武艺刀法,让豪强知道他不好惹;努力考上的功名,让书香门第不好下手。
这时候,对错、证据,就有了意义。
谁的“民意”大,谁的“民意”小,这时候正堂大老爷才会做个比较。
一杆秤,只有用得上的时候,秤砣才有意义。
秤砣,就是民意,就是百姓。
阴阳相济,万物流转,魏昊在阳世的经验、见闻,在这阴间,竟然也能找到七八分模样。
一时间,竟是有些分不清哪里是人间,哪里是地狱。
“魏相公,您当真要去五阎王那里告状啊?”
“不错。”
“这五阎王的手下可厉害哩!”
“哈哈哈哈,要是不厉害,我还不找他呢。”
第三国的野鬼来了七八百万,宛若蚂蚁一样,将魏昊驻足的地方围了一圈。
这阵子,魏昊点了一千七八百的三朝野鬼,都是大唐、大虞、大夏赶考路上嗝屁的书生。
举人、秀才都有,就是行文有些变化。
大唐朝和大夏朝的官方字体想去甚远,只有字形结构差不多。
魏昊为了方便,便统一让这些有文化的野鬼跟他学楷体和仿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