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官场硬汉 南海十三郎 > 第152章(第1页)

第152章(第1页)

这话传到费柴耳朵了,他半开玩笑地说:“真是跟日本人待的太久了,切腹也是日本人的方法啊,咱们中国武将流行抹脖子,文臣流行上吊投水,既然小包还什么都算不上,就好好活着吧。”

等考察小组考察完毕,日方举办了一个酒会答谢龙溪各方面的支持,结果弄的大家挺不过瘾的,因为酒会是西式的,时间也不到两小时,若不是汤荣救场,凳子都没几把,喝的就三五种酒水饮料,菜也都是凉菜沙拉,最多也就加了点日本风格的寿司刺身啥的。

古秋虹县长参加酒会参加出了一肚子气,而且他的胃也不习惯这么多生菜,当晚就闹肚子了。有道是有仇不报非君子,古秋虹县长蹲在厕所里给汤荣打电话:“咱们是礼仪之邦,不能丢了面子,你准备准备,明天不把日本人打个落花流水,咱们都愧为中华儿女。”

他们说到做到,日方因为工作已经完成,也非常的放松,结果自然是中方大获全胜,所有日本人都桌子底下睡觉去了,而且倒下之前个个丑态百出(日本人就这缺点,平时谦谦君子,一喝醉了就变了性)报了一箭之仇的古秋虹搂着汤荣的肩膀说:“以后你这儿改名儿吧,咱们这儿就叫台儿庄!呵呵。”

回到南泉,中野良太和小林光一就开始打包行李,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小林光一要回上海的日资机构,中野良太则要回日本去。不过中野良太说他还有件事没做完,之前一直忙于工作,这次希望费柴私人帮个忙。

费柴对中野良太这个人印象还是不错的,但是也知道这人是个很聪明的人,于是就小心翼翼地说:“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会尽力帮忙的。”

于是中野良太就提出要在云山县找一个人,或者这个人的后裔,不过中野良太不知道这个人的姓,只知道当时的村里人都叫他‘志坤’,当年应该是五十多岁的样子。

费柴见这个要求倒也不过分,就答应了。转手给云山县的公安局长万涛打了一个电话,却没找到人,原来万涛已经荣升云山县政法委书记了。于是又打电话到政法委,万涛一听是费柴打来的,就骂他为什么这么久都不和老朋友联系等等,当费柴把事儿一说,万涛就有些担心地说:“他一个日本人干嘛千里迢迢的来找我们这儿一个农民啊,不会是回来找汉奸的吧,前些年有日本人给个汉奸立碑,可整的沸沸扬扬的啊。”

费柴忙说:“是不是汉奸不知道,不过人家说是为了赎罪。我看那人是东大的教授,应该不至于太离谱。而且人家现在还说得上村庄的名字,应该不会太离谱。”

万涛说:“那行,我就帮这个忙,也算是增进中日友谊了。”

万涛说到做到,第二天就查清楚了,从名字到当时日军驻地的炮楼代号都弄的一清二楚。只是那个志坤当时就已经五十多岁了,现在早已经开枝散叶,最大的一个重孙都快三十岁了,林林总总一大家子足有三十多人,这还没算上近亲。

费柴见找到了人,立刻就通知了中野良太,于是中野良太就要租车前往,费柴把这事请示蔡梦琳,蔡梦琳说:“人家再怎么也是客人,咱们给安排车就是了。”

不过这话还没落实,中野良太就已经把车给租好了,居然是一辆双排座的皮卡,货箱里除了一些花花绿绿的小礼物,还有五个鼓鼓囊囊,沉甸甸的麻袋,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费柴见人家公私分的这么清,作为陪同也得做出了样子来,就连车都没开,和中野良太一起搭乘了皮卡去了云山县,并给万涛打招呼,中野这次是私人行为,不要牵涉的‘公’否则反而让日本人看不起了。

万涛答应了很爽快:“那是,任谁看不起也不能让日本人看不起啊。”

可万涛的话音还没落呢,包应力就开车跟了上来,车上还搭了一个黄蕊,说是早就听说云山的香樟蒸糕不错,想去尝尝。费柴这个脸红啊,刚说了公私要分开,这俩年轻的就开着公车去吃蒸糕,好在中野良太的中文虽然不算流利,但也算半个中国通,对于中国的相应事务还是了解的,并且这也不关他的事,所以并未说什么。

不过费柴还是觉得要把戏做足,反正中野租的是双排座,还勉强坐得下他俩,而当时车也没出城,就找了个相熟的机关把车寄放了,让他俩上了皮卡,这才直奔云山县。

~

第一百六十六章谢罪

?一路无语,虽然出发之前耽误了一点时间,但是毕竟出发的早,才上午十点多一点的时候,他们就到了云山县附近的香樟村。

香樟村此时已经今非昔比,昔日破败的小村庄因为腾龙公司的投资,俨然已经成为了云山县的一座卫星城,费柴虽说以前来过多次,现在却忽然发现自己已经认不得了。现在的香樟村清一色的新建楼房,相对不远处的县城,更显得时尚,富有生命力。

包应力和黄蕊原本就是趁机来玩的,所以见到了香樟村,就喊着要下车。费柴看着两个年轻人下了车,包应力几次试图去拉黄蕊的手,但都被黄蕊躲开了,后来虽然还是被拉着走了,但看得出不是那么情愿的。

原本万涛已经准备了接风宴,但中野良太是个典型的日本人,认死理,要是不把手头的事情做完,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插不进去,费柴跟他们打了这些日子的交道了,自然是了解,所以只好给万涛打了个电话表示歉意。结果万涛笑着说:“不吃饭我也得陪着啊,就当是个向导吧,没我,你们要找准也难。”

于是费柴和中野良太交换了意见后,又去县政法委接万涛。万涛这可就不管什么公还是私了,一前一后两辆车,就跟押着似的,去了斗桥村,中途又跟上了一车乡干部,原本一辆普普通通的租赁皮卡,现在已经膨胀为一个车队了。

到了斗桥村,志坤的后人已经在自家的院子里等候多时了,是新盖的砖瓦房,瓦片上的潮气似乎都还没有全部散尽,这一家二三十口子都穿着新衣服,连小孩子都规规矩矩地坐着,也有村干部陪着。

中野良太下了车,还没进院子就是又是鞠躬又是叽里咕噜地说着中日合璧的话,但看得出是在道歉。

虽说是日本人,可也是外宾啊,咱们中国人历来宽宏大度,哪能太委屈人家,于是终于给拉着坐下了,还上了茶,面前的茶几上也摆满了核桃、花生和水果,家族里的几个小孩子手含在嘴里,巴巴地看着。

不过中野良太没并没有打算多坐,便要去志坤的坟上去,大家拗不过,只得让他去。

费柴也跟着,见那志坤的墓周围都打整干净了,显然有人提前做过工作。费柴看可看墓碑,笑着,悄悄对万涛说:“怎么?志坤的坟没找着?这墓碑上的字儿也太新了,油漆还没干吧。”

万涛一听,赶紧紧张地四下看看,然后把费柴拉到一边小声说:“天地良心啊,这坟确实是志坤的,早些年学大寨向山坡地要粮的时候,村里所有人的坟都给平啦,后来改革开放,又新立的这个坟,当时志坤的儿子也老头子了,没精力也没钱,就弄了个坟包,空的,也没碑,这碑确实是我昨天让人加班刻的,可坟确实是真的,确实是真的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