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穿书七零意外之财让我富的流油无闻水滴 > 第431章 高考恢复(第1页)

第431章 高考恢复(第1页)

他们回家之后,大伯娘就开始准备起来了。屋子里刷白墙,窗户框门框重新用油漆刷了。准备了新的行李。这个时代的结婚真的很简单,能做到这样,都让村里大多数年轻人羡慕了。很快就到结婚的日子了。前些年结婚的时候很多新郎都是走着接亲。后来就用村里的牛车或者是马车。能用自行车接亲都挺拉风的。从县里到村里用牛车或者是马车,速度有点慢呀。二哥在农机站上班。农机站有农用拖拉机,二哥就问领导,把单位的农用拖拉机借出来了。但是需要自家加油!这肯定没问题。孙姨借了机械厂的一辆吉普车。陈大哥也从他们单位开了一辆车。陈彩霞还有两个姑姑也在本县。陈大伯家出事的时候,两个姑姑怕受牵连,不仅和他们断绝了关系,还曾怒斥大伯是人民的败类。他们是真正断绝关系的那种。这些年来也不闻不问的。好在他们对大伯的工作性质和内容的并不了解,根本提供不了有用的东西。但是陈父不同,他也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大哥的工作清楚的多一些。他要站起出来揭发的话,真有可能让大哥连下乡劳动改造的机会都没有。陈父也真是够刚硬,无论遭受了什么,他都没有说过一句对他大哥不利的话。所以陈大伯走动的只有他这一个亲弟弟。彩霞结婚,大娘也亲自来送嫁了。至于他的那几个小姑,当年肯定也和陈父断了关系,如今自然是不会让她们进家门的。女方送亲的就大伯娘母女和陈大哥,陈大嫂,和陈大哥家的两个孩子,再加上陈大哥的几个同事。人是不多,但是穿着都不俗。尤其那七八个警察,那制服就觉得特别好看。其实就是没有这些公安来这里撑门面,就一辆农用车,两辆吉普车去接亲。这不仅是他们百安村的头一份,就是在公社都能算得上数的。娘家送亲的人没几个,两辆吉普车就坐下了。嫁妆在农用拖拉机上。是一对木箱子,外加一套行李。一个装满了东西的脸盆儿。两个箱子里装的满满的,都是新做的衣服。有新娘的,也有新郎的……这场婚事让村子里说道了好久呢。婚后两个人自然过的是蜜里调油的。……陈彩霞结婚之后,也一直没有下地里干农活。头几天村里人没有注意,过几天之后才发现,李村长家的四儿媳妇儿没事就跟着李向南。老四上工也不如以前勤快了。经常就拿六个工分。几个嫂子还跟着帮忙。他上午去上工之后,下午基本上不用去。全村子里没有哪个小伙子结婚之后能被嫂子们这么宠的。明面上大家都不说什么,背地里总觉得奇怪啊。哪有结了婚之后,还不如结婚之前能干的。嫂子们都帮着不说,还毫无怨言。现在消息太闭塞了,李向南根本就没有第一手消息来源。但她不着急,她知道今年机会就会来的。八月的时候,周博辰打来电话,告诉了李向南在京都召开了教育座谈会。在李向南曾经生活的世界里,这段历史是怎么样的,详细的她不知道。十月份的时候报纸上就通知了,停止了十年的高考恢复了。一下子各个村里沸腾了。那些下乡的知青,不管是结婚的还是没结婚的,还有读过高中的村里青年,一时间全都不肯下地劳动了。纷纷四处买书找书找资料。尤其结婚有家的,家里的什么事情也不管了。为此不少人家都打翻天了。百安村的知青和几个念过高中的青年也都来找大队长说不想上工了。李大伯看着一个个面带激动的人,估计告诉他们,要是不上工的话是会受处分的。他们都不会在意的。他们那种忿然决然的,好像是不顾一切了。李大伯在心里再一次称赞向南有远见。刚开始养殖规模小的时候,知青并没有全在那里干活。是几个知青带着几个村民。后来规模大了,用的人多了,知青就全在养殖合作社上工。村子里在那里上工的人也多了几个。李大伯都是挑着聪明伶俐又能干的村里人去养殖场里干活。这几年下来,他们也都学个七七八八了。知青就是都走了,他也不怕养殖合作社支撑不起来了。更何况这些人怎么可能都考上大学?李大伯:“我是个大老粗,但也知道这停办了10年的高考,重新恢复了,对于你们来说有多重要。断人前程的缺得事儿我还做不出来的。咱们村的知青现在全在养殖这一块。你们都想好了,现在手上的活都不打算干了?离开是容易,村里人要是接手了,你们再想回来干,村里人恐怕就不愿意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村里的鸡舍和猪舍这一块,被称为养殖合作社。在这里上工要比在地里上工挣的多,因为一年四季没有停工的时候。而且也比下地轻巧。村里人也曾经眼红过,但是村长说了要科学养殖,用的是知识和技术。所以才让跃跃欲试的村里人消停了很多。李灼:“李村长,我们是想好了,我和我丈夫打算不上工了,要利用所有的时间学习。”接着又有几个人说道,“想好了,我不干了!”“我也想好了,我想学习!”李村长:“我尊重你们的选择,我不会像有的村里那样去强迫你们必须劳动。但是有件事情我要说清楚。今天我开始找人,最快也明天才能接手你们干的活。我要求你们把自己要干的活交接好。可不要以为撒手了,就和你们没关系了,是啥样你们都不管了。我要求你们交待带清楚,你们做的是什么工作?大概需要怎么去完成?都要和你们接手的人教明白。如果人家一天没学会,过后再问你们,你们也要尽可能的去教一教他们。谁要是这时候给我耍心眼撂挑子,那我可是不让的。别忘了上半年你们的工分儿还不少呢!”冯富民:“李村长,这些年来我们都受您的照顾,和村里面人的待遇是一样的,没有受过欺负。村里人对我们也诸多包容。那样缺德的事我肯定是不干的。在养殖这一块,只要我没离开村子,村子里的人尽可以向我和我妻子请教。我也想着,尽量的多教一些。让咱们村的养殖合作社一直发展下去。这也是我们对您和村里人的回报!”剩下的知青纷纷的都说,“这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对这里也是有感情,我们怎么可能那么做?”“我肯定得好好教村里人……”其实在养殖这一块,一直有村民搭配着干活,接手过来的话不难。掌握养殖技术最丰富的是冯富民和李灼。李村长:“说实话,也不是我给自己戴高帽子,就咱们村和附近的村子比,咱们村里人和你们知青相处的是最好的。来这里最长的知青都快10年了吧?我希望你们都能考上大学,希望你们将来有成就,你们也不会忘了你们第二故乡的。到那时候你们有能力了,也能帮帮这里的村民!”李村长说的话,让大家心里都热乎乎的。好聚好散是大家都愿意的事儿。这事都不用村长特意去通知,村子里的人就都知道了,因为村里有在养殖合作社干活啊。外面的这些事情都影响不到陈彩霞他们学习。对于四哥这样,一直没有间断学习的,还有陈彩霞这样早早知道消息的,以及李向南这样基础扎实的。他们现在在有序的复习之中。可对于才知道消息的人,那就是手忙脚乱了。本村的知青有来借他们多余的书。李向南还真有几本,就无偿送给他们了。甚至外村的知青都来借。这可以看出这些知青对高考抱有多大的希望了!是打算任何机会都想试一试的。不过不好意思,没有多余的书了。要想借我们现在用的,那你们就免开尊口……:()穿书七零:意外之财让我富的流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