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如果你真想买这些东西,我可以帮你问问,不过估摸着希望不大,市里有可能找到。”
“反正咱们这嘎达,没几个人听过你说的这些香料。”
姜德华这么说倒也不是推脱,物资供应属于自上而下。
先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所需,剩余物资才会一层一层地往下发。
“我过几天打算去城里一趟,姜哥,你能不能给我开一封介绍信?”
“可以是可以,不过你是生产大队大队长,自己就能给自己开介绍信,何必让我们供销社出具介绍信呢?”
姜德华有些糊涂。
不明白李卫民为什么要兜这个大圈子。
离开常驻地不用开介绍信,一旦涉及坐车,吃饭,住店等问题,身上必然要有所属地的介绍信。
没有的话,不但要露宿街头,搞不好还会被联防队抓起来,当成流窜人员关押。
“我担心村大队开具的介绍信,到了城里未必管用,万一别人不相信村里的介绍信,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我扣下,那个时候,我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李卫民说道。
相比于村里的介绍信,公社一级的介绍信更有可信度。
“既然这样,我就给你开一张,卫民,听哥哥一句劝,城里不比乡下,一定要守人家的规矩,你在咱们当地怎么虎都行,可是进了城,有些事情可就不一样了。”
李卫民说得没毛病,无论时代怎么变,有些事情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李卫民在大河村称王称霸,属于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
但是到了城里,这一套未必管用。
姜德华拉开抽屉拿着一张稿纸,一边帮李卫民开具介绍信,一边传授进城办事的经验。
城里有城里的规矩。
不遵守人家的规矩,城里人怎么处置你,都是理所应当的。
几分钟后,姜德华在介绍信下方签上自己的名字,写下年月日,又拿出公章扣在上面。
“四天时间够了吧?”
“够了,谢谢姜哥。”
“以后别说什么谢不谢的,有事就来找哥哥我。”
再次说了一堆不要钱的场面话,姜德华将李卫民送出供销社。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姜德华拿出纸笔犯起嘀咕。
建小学,招老师,响应上级号召推广扫盲运动。
好事是好事,如何在这件好事中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姜德华需要仔细谋算谋算。
另一边。
李卫民将进城买东西的想法告诉母亲和妹妹,隔天抽出一天的时间,将家里该干的活全部干了一遍,吩咐高家兄弟不在这段时间,帮忙照看点自家和郭文秀家。
李卫民的土匪外号是在得罪无数人的情况下获得的。
前脚刚走,难保不会有牛鬼蛇神跳出来兴风作浪。
晚上,李卫民把高虎和郭文斌叫到外边。
本次进城,李卫民既是为了买东西,也是为了变现。
将手里的珠宝首饰带到丹城,想办法卖出去一些。
等到将东西变成钱,李卫民会把它们统统买成商品。
回来以后,一家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