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临近中午,婚宴开始。
李卫民端着酒杯,大。大咧咧说道:“那什么。。。。。。大家都不是外人,吃好喝好,喝好吃好。”
听到这句话,院里众人哄然大笑。
这年头结婚,既没有闹洞房,更不讲究新娘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在婚房。
新社会有新社会的结婚方式。
李卫民和郭文秀各自负责招待一群人。
知青有郭文秀接待照应,其他人李卫民负责招呼。
以往结婚,讲究三拜九叩,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到了五十年代,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结婚流程非常简单。
有条件的家庭会请单位领导,街道干部充当证婚人。
冲着老人家画像三鞠躬,再由证婚人发放结婚证。
没条件扯个证,邀请同事亲属一块吃顿饭。
第二天该怎样,怎么样。
一辈子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文秀同志,这是我送给你的结婚礼物,请你一定要收下。”
左边的桌子旁,一名女知青递给郭文秀一支钢笔。
鼓励郭文秀千万不要被一时的困难击倒。
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
“郭文秀同志,这是我从城里带来的几本书,知识就是力量,你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的。”
知青们纷纷送上礼物。
从他们来到大河村进行生产劳动到现在,虽然见过几次郭文秀,但每一次郭文秀都是主动避开他们。
纵然知青们邀请郭文秀一块劳动,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随后,知青们再次邀请郭文秀,有空去知青点坐一坐。
大家都是知识分子,郭文秀还是读过大学的高级知识分子。
肯定有不少的共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