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真的不会演戏讲的什么 > 第354章(第2页)

第354章(第2页)

方沂耸了耸肩:“新仇旧恨,一起算。”

————

下午,这场恶性竞争受到空前关注,参与的人数变得更多。华艺旗下一部分艺人也开始站队,一些时尚、音乐部门的掌门人为了声援母公司华艺,在围脖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无非是“商业战术、市场竞争”那一套。

有趣的是,越是有名,越是通过围脖激情开麦,而不接受正儿八经的采访。

方沂这边拿到了《一九四二》电影的真实点映上座率,结果相当夸张,只有46%,恰恰和华艺宣布的“七百万”点映票房形成反差。

这代表《一九四二》在某种程度上,无法吸引到路人观众。作为对比,《十二生肖》的点映上座率为8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点映上座率为64%,《王的盛宴》点映上座率接近70%。

可想而知,46%是一个什么样的坑爹上座率。

点映和正式公映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全国就只放几个影厅,在这种情况下,全国要看这电影的人加起来填不满几个影厅的一半。

这电影似乎大有问题啊。

方沂现在再回想之前遇见冯大炮和二王的“狂妄”,心下就了然:他们很可能早知道这电影不受欢迎,这才临时调整营销策略,不求赚得电影利润,只求把纸面票房搞起来,好从股市、马et这些地方赚回资金。

因为说到底,除了业内人,门外汉是不关注上座率等等数据的。

要搞它这种也很简单,媒体给《一九四二》造势说能拿“八亿”,至少“三五亿”,如果《十二生肖》给它挤到只能拿“两亿”、“一亿”,送其一个匪夷所思的大溃败……到时候事前逼装得越大,事中手法越下作,事后越成了小丑。

恰好,今晚上两家都在京城开首映礼。方沂思忖再三,决定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九四二》去哪,《十二生肖》剧组也该去哪。

那话怎么说的?要打多久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十二生肖》首映】

12号夜八点,中影和英黄按原定计划举办《十二生肖》首映礼,场地在国内第一家“超星级”影院,央戏圈子、以及和方沂有过合作的艺人几乎全数来捧场,加上部分青年作家、韩三坪、张朝阳等人,令现场的规格相当高,甚至远远超过了同一天上映的《一九四二》。

即便是方沂,心里也有得意的情绪:毕竟他出道电影《爱有来生》上映时,连隔壁的国际章个人人脉都打不过,而现在完全颠倒过来了。红的时候,身边都是好人。

所谓“超星级”影院是中影自吹自擂的说辞,并不存在这种划分,但它还是有个基本的标准:比如应该具备有imax巨幕、杜比全音效、整体影厅设计……这样才能原汁原味把《十二生肖》所有视效都展现出来。

这家“超星级”影院刚开放时引发了很大轰动,传言该单影院投资超过一点六亿,是当时的历史之最。中影为了打响影院名气,也搞了个落成仪式,请来很多名流走地毯,dj赞助的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也是在这儿宣布开拍。

《我们诞生在中国》纪录片的导演是卢川,根据卢川上个月新片《王的盛宴》恶评如潮的反馈来看,这个纪录片反而可能成为卢川生涯的代表作,是方佛给卢川的一场机缘啊。

——说回这影厅。它10年的时候是第一家“超星级”,中影生怕血本无归,没人来捧场,于是把票价调得比一般院线更便宜……两年过后反过来了,由于设备齐全,它是全京城票价最贵的影院之一,imax厅的票供不应求。

它票价的一降一涨涨涨涨涨代表观众当前的观影倾向:不怕你上高科技,只怕你不入流。

因此各家院线又开始疯狂加码,进行院线版“军备竞赛”,到今年6月份,仅中影一家就引入了4条imax线,更便宜的中国巨幕则引入了18条。这场“军备竞赛”的胜者是亿达,该房企豪掷26亿美金收购世界第一大院线amc100%股权,为竞赛画上句号。

这样来看,12年好像是探索了国产影业几个发展方向:亿达要“买下好莱坞”,华艺要“打造中国影视文旅产业”,他们都是一步到位,弯道超车,气吞万里如虎;接着是可怜巴巴的共和时代,只能做点国产大片糊口赚票钱这样子。

——然而!居然还要被《一九四二》狙击!

方沂想到这儿明白了郭凡这些人为什么破防了:老子都这么老实本分了,竟然得不到安静?!

尽管如此,这都是电影之外的事情,来观看《十二生肖》首映的粉丝们恨不得用光力气,大声给电影应援。红毯上最受欢迎的当然是电影剧组本身,轮到方沂等人出场时,现场的氛围简直没办法再热闹下去了,影迷一遍遍喊主创的名字:

“方沂!”

“方沂!”

“方沂!”

也有很多喊大哥成的,包括一些老外:“jackie!!!”

大哥成听到这种声音骨头都酥了:“我们片子卖定了,他们的片子扑定了,谁说的?我,我说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