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继续放在方沂的脸上。
他觉得自己有点嫉妒,但是不愿意承认。
大概是八十年代,26岁的陈导终于考上京影导演系,他的表演他的形体,直到进校后很久都被同学们笑话。
唯一能让他支棱起来的,是陈恺戈的文字功底,思辨能力,他第一次在全班面前证明自己,就是他结结巴巴的、但讲了一个不错的故事。
同学们说,“陈恺戈,原来你还有这个本事。”
是的,除了拍电影,其他的我全不会,所以电影是我的所有价值,绝不能变成大众货。
陈恺戈主动联系了记者,当天晚上打算谈一谈自己的意见。
可是,太阳沉沉的坠落,换成月光镀在仿造的战国宫殿飞檐上,不一会儿,连月光也渐渐隐匿在云中,天黑压压的,剧组的工作仍然热火朝天,严厉的陈导面露疑惑。
记者呢?
谁敢放我的鸽子。
陈导的目光,苛责的在人群中流转,最终停在自己老婆那。
他起身直接过去,还没问,老婆就说,“我帮你打发了。”
陈恺戈脸铁青,“你怎么能管我这个?啊?”
“老陈,三年前拍《无极》失败了,你当时给我承诺的,以后我负责制作和场外,你只负责拍电影,其他的都不要管,你从来是越管越糟。”
“但是,那个方沂呢?”
“我宁愿你得罪老的,不像你得罪小的——非要得罪的话,等他失败了再得罪吧。”
“他如果一直成功呢?”
陈虹俩眉毛皱成川形,“那为什么还要得罪他?”
那个人好像一条狗】
“啪!”
一张演讲的抓拍照片。
方沂同样在看自己的杂志,不过不是导演协会那份,而是“dj”公司的业务发展书。
未上市的公司,不需要向公众披露运营状况,但是要给股东披露,给新投资人披露,如果发展得好,也会主动向公众披露,吸引人注意力。
dj现在就发展的很好。
汪涛做这玩意的时候,想的是它能做工程器械,喷洒农药什么的,但它目前大部分需求都来源于个人客户,而且是出于好奇式的购买需求,这种需求是汪涛所不能理解的。
投资基金管不了那么多啊,哪里能卖货就拼命卖,迅速炒高业绩为妙。
《我们诞生在这里》纪录片开机后,dj作为硬件供应商第一次走上台前,效果相当不错——国内业务分对公对私,光对私并不够,对公才能让投资人放下心。
有中影合作,证明了dj开始拿到稳定大客户。
作为dj在影视圈的人脉和渠道,方沂便受到了红杉资本的邀请和拉拢。
这次来的还有郑秋冬的上司,一个面相颇为和蔼的周姓男子,他跑来和方沂切磋了一下球技,接着又在俱乐部内的豪华餐厅请客吃饭,全程不提业务的事情。
到了傍晚,周安排了交际花陪伴方沂,被他找借口拒了。
郑秋冬随后跟着过来,提着球杆道:“再打回儿球?”
他见方沂不回答,又解释道,“真的是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