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者给他仨拍了照片,正好是方沂讲无人机的事情,而俩导演在了解。可是,在其他人看来不是这样,卢川和宁昊两人脸上的求知欲让他们误会了。
以为方沂在讲某种高深的电影理论。
“方导演吗,我们把您的话做了会议记录,能不能麻烦您再去确认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或者您现在还想再补充?”
“为什么是我?”
“因为只有您的建议适合推广,其他的比较专业了,我们看不懂。”
同志的话相当委婉。
他也许想说的,是方沂提的建议组织能帮上忙,出台文件,其他人提的还是导演的技术问题,是术而不是道。
方沂把小直升机借给了宁昊和卢川。在他离开后,卢川管不住自己了,“宁导,我想看看效果,我很喜欢这种机械……”
卢川说的急,宁昊只好看着他玩儿,又回头看方沂的背影,看到方沂又回到了前排,三爷也在那跟他说什么,不禁学着卢川一样的感叹:
“牛逼。”
——小直升机在天空中左右腾挪,时而悬停,时而俯冲着拉进和目标的距离,云台从这边转到另一边,仿佛天空中架设了一条隐形的滑轨。
众多小导演都在底下艳羡的仰着头看,使得卢川非常得意,更加卖力的操作起来。
方沂回来的时候,发生的就是这一幕。
“买了,我买了。”
卢川看的方沂直接道。
“宁导?”
宁昊呲了呲牙,小直升机在他微秃的天灵盖飞过,留下一道阴影,他仰望天空睁大眼,瞳孔中的飞行器在渐渐放大。
“你说呢。”
东京攻略】
《关于鼓励小成本影片点映试行的通知》。
研讨会之后,方沂一直关注着《人物》杂志,看上面有没有给他记录一笔,终于在九月下的新一期看到了自己。
上面的配图是宁昊,方沂,卢川三人,角度相当妙:方沂挥着手讲什么,另俩背对镜头,露出腚和后脑勺。
为什么要这么拍。
大概是领导也喜欢相貌堂堂正正的吧。
“长期以来,我国小成本电影一直存在立项难、上映难、营利难等现状,在近期由中影牵头组织召开的青年导演研讨会上,来自各大院校的青年导演踊跃发言,其中,导演方沂提出这样的意见……”
“扩大点映适用范围;灵活调节排场率。”
“他认为……”
《人物》杂志是人民出版社主管的重点学术期刊,部级期刊。很少有演员能上去,杂志封面绝不可能用流量明星的艺术照,而是选取有一定影响力的政商界人士,而且封面照也以严肃调为主。
这期杂志的封面是姜志强——《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等作品的制片人,圈外声名不显,圈内是鼎鼎大名。
什么时候自己才能上去呢?
不是在里面的某一页,而是在封面上。如果光是做演员,除非做到大哥成那种级别,不然几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