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允子道:“你下去吧,朕来伺候太后。”
太后被扶起,额上依旧发烫,小允子一勺勺喂药,玉容拿着帕子替太后擦拭。
绛红色的汤药缓缓喝下,太后的红润似乎下去了些。
见天色发白,小允子先行上朝。
玉容替他穿上龙袍,他的腰间依旧是玉容绣的香囊。
见无人在侧,小允子吻了吻玉容的额头:“自己多歇着,朕有空再来看你。”
玉容将他衣裳的褶皱熨了,送他离开。
朝霞灿若云锦,向四周铺开,布满整个天空。
劳累了一夜,玉容和衣在榻前躺着,太后缓缓清醒的时候,她的手还握着太后的衣襟。
太后眯着眼睛,虚弱打量四周。
四周是飘飘荡荡的青色帷幕,上头悬挂的宝剑换成了藕荷色如意结,宫女太监们站在寝宫外,肃穆庄严。
见到胸口挂的玉佩,太后摸了摸,闭眼回想昨日往事,她的手依旧被玉容紧紧握着,暖暖的。
感受到动静,玉容猛然惊醒翻身坐起,太后连忙闭上眼睛装睡。
玉容起身,摸了摸太后的额头,又轻声吩咐:“太后似乎退烧了,你们进来伺候吧,再让太医进来瞧瞧,再有让御膳房准备薄粥,不要荤腥。”
俞太医跪着为太后诊脉。
“如何?”玉容的唇角干裂,一夜辛劳让她颇显疲态。
俞太医道:“太后的病情大有好转,寒气已经驱散,微臣开些发散温补的汤药,缓缓调养即可。”
玉容道:“你写方子吧。”
俞太医和另外几个太医斟酌一番,开了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还有枣仁生姜等为辅。
玉容蹙眉:“这药方……”
类似大青龙汤的配方。
俞太医道:“太后脉象浮紧,发热,恶寒,臣等用麻黄桂枝发散。”
黄毛丫鬟懂什么。
朱贵妃带着宫女们进寝宫,只听玉容侃侃而谈。
“麻黄甘温,可缓伤寒,桂枝辛热,可散风,用大枣和生姜解肌,这方子还不错,只不过太后热郁不重,可以将麻黄、桂枝减量,加芍药、半夏,用石膏清热。”
俞太医道:“请四姑娘指教。”
玉容写下一个方子。
朱贵妃:四妹妹班门弄斧了。
俞太医看了,手颤抖半日:“此方配伍严谨,君臣佐使井然有序,不能多一克,不能少一克,实在是千古妙方。”
另外几个太医凑上前,仔细研阅,纷纷道:“此方更适合太后。”
俞太医道:“此方足可流传百世。”
朱贵妃:!
玉容:惭愧,这是伤寒论里的小青龙汤。
朱贵妃道:“四妹妹什么时候懂医术?”
“在府上无事,看的古书。”玉容笑道,“里头有几个方子,臣妹记住了,没想到今日用上了。”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