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精舍中,方丈玄慈开口说道:“大家也已听说了,那圣愈灵修会的护法李灼光,不日就会造访本寺。他此行的目的,便是《易筋经》。”
戒律院和龙树院首座玄寂接着说道:“听闻此人功力高绝,有起死回生之能。但为人喜怒无常,亦正亦邪。若我等应对稍有差池,恐有劫难。”
“便是将《易筋经》交予他,又如何?”开口的是玄澄,他是玄慈的师兄,是少林两百年来武功最高之人。原著中扫地僧评价慕容复功力不足,评价乔峰功夫好俊,评价玄澄超凡脱俗。如果玄澄功力未失,那他的武功应该在乔峰之上。
但由于修炼武功过于勤奋,积累的戾气没有及时疏通,导致走火入魔,一夜之间功力散尽。此后不再习武,潜心佛学。与原著中的鸠摩智一样,功力尽失后反而大彻大悟,终成一代高僧。
他曾执着于武学,然后又放下了武学,在他的眼里,少林绝学都只是护道的手段,而不是道本身。所以即便是《易筋经》,他也不太看重。
但是其他玄字辈的僧人,即便常年礼佛,也没有他这样的觉悟,所以自他开口后,无一人附和。
第281章文斗
不提众僧人如何决断,但是李灼光又不会停下脚步,该来的总会来。终究李灼光还是到了少室山的脚下。
他也不是独自一人来的,随着他的行进,他的身后跟了越来越多的人。这年月没有什么像样的娱乐活动,就武林人士这样游手好闲的群体,听闻哪里有热闹看,必定要凑上前去。
更何况当事人还是李灼光,这人似乎会一手神乎其神的法术,吐蕃人甚至视他如天神。
一路走来,杀的人比寻常江湖人士一辈子杀的人都多,其中最多的就是丐帮弟子。
但最后,丐帮不止不怪他,还对他感恩戴德。除了丐帮以外,死在他手上的,也大多是奸恶之徒。
有传闻说他老早就觊觎少林寺的《易筋经》,一开始还有人信,但是时间久了,众人发现以此人的修为,哪还用得着《易筋经》。如果《易筋经》都能让这种人物觊觎,那少林寺的高僧,不得各个能降龙伏虎,脑后生光啊。
但现如今,这人又摆明车马,欲往那少林寺走上一遭,那则快要被人遗忘的传闻,现在看起来又像是真的了。
于是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就跟着李灼光,一齐来到了少室山。
刚至少林门前,就见到少林寺大门敞开,早已有披着袈裟的和尚代替知客僧候在了此处,见到李灼光前来,便口诵佛号,运足内力低呼道:“贵客至!”
不多时,玄字辈的高僧,除了武功尽失的玄澄以及身死的玄苦,其他人都到了。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于李灼光到访这一事的看重。
而李灼光想要的《易筋经》,此时就揣在方丈玄慈的怀里。虽然大家都一致认为,门派重宝,不能轻易予人,但苦于他们这边确实没有能与李灼光一较长短的高手。而那李灼光又是个心狠手辣的。
为了不让少林寺这千年古刹生灵涂炭,便决定由少林寺方丈随身携带《易筋经》,众僧人尽力与对方周旋,如果事不可为,就将《易筋经》拱手送人吧。
李灼光下马靠近,玄字辈高僧皆是口诵佛号。
李灼光也懒得客套了,径直说道:“大和尚,我的目的大家都知道了。《易筋经》我势在必得,划下道来吧,文斗还是武斗。”
众位僧人眼前一亮,有门儿,武斗是不可能武斗的,谁能斗得过这魔头。文斗好啊,斯文人动什么武。
虽然大家心里怎么想,但是却不能输了气势。玄慈双手合十说道:“敢问武斗如何?”
“武斗嘛,就是你们出人来和我比画,派多少随你,车轮还是一拥而上也随你。”李灼光此话一出,在场的武林人士无不哗然。
虽然知道李灼光手段高强,但是现在他面对的可是少林,居然口出此狂言。就算少林常年修佛的和尚,此时也是愤怒异常。
就连性情最为平和的玄寂也差点出言说要武斗,之所以没有说出口,是因为他被玄慈拦了下来。
西方有一句谚语“神是不能流血的”,因为会流血,就意味着会受伤,只要会受伤那便总有办法将其打败。
佛家也有“金刚不坏之身”的说法,如果好“坏了”那便不是“金刚之身”了。
李灼光出道至今,无一败绩不说,也没有人能伤他一块油皮。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强,玄慈自然不愿用少林僧人的性命将之试探出来
玄慈又说道:“敢问文斗如何?”
李灼光笑道:“文斗就是只是简单地辩些佛学了,但我并未对此道有太深的钻研,比不过各位和尚。所以即便是要辩论,也只能是我来问,你们来答。
我问三个问题,只要其中两个问题,你们答不出,或者答案不能让在场的众人服气,那便是你们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