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排列五开奖查询德州和哪里搭界 > 第84章 长城干红(第2页)

第84章 长城干红(第2页)

——我公公说他追过Susan,但被拒绝了!

——在家里的老相册发现了这张照片,应该是同一个人?落款是遇缘邨小阿妹。

只言片语,一粒粒珠,逐步串联起这个叫做倪珊的女人的完整一生。

后续传播扩大,三月初,几家香港本地媒体闻讯,也发来一些搜集到的信息:五月花早已消失于时代浪潮之中,原址如今改建为一间画廊。

小谢将以上进展同步分享至账号。关注全程的徐运墨思考再三,生出一个计划,向芝加哥认识的几位策展朋友打听相关事宜。

春去夏来,转眼已是六月。

历经一年敲敲打打,辛爱路完成改造,居民陆续迁回。

首先踏上归途的是王伯伯,他一下车,喔唷一声,说,变得这么年轻啊。

路还是那条路,单行道,九百米长,左右多了绿化带和移栽树木,显得郁郁葱葱。遇缘邨的两排老房子修整一新。最终方案尊重居民意见,没有完全推倒重建,尽可能保留了原有结构。小梁薄板一去不返,改成现浇混凝土楼盖,用钢梁替换,并且针对混砖墙面与地基重新做了加固。整体看起来,仍是过去坡顶红瓦的联排式,只不过一切都是升级版。

遇缘邨的弄堂也还在,做了拓宽,容得下正常车辆进出。王伯伯慢慢走,他摸过入口写着遇缘邨的门楣,转头面向送自己过来的儿子,欣喜道,哎,龙龙,你以前开助动车撞到的这个瘪堂居然还在啊!

能够留下的,都没失去。首批迁回的居民皆是称心如意。

徐运墨是最迟一批。他因手头的事情在芝加哥多留了一个月,待真正回来,已是七月份的事情。

每年这个时候,上海都热得像个火炉,走两步就出汗。他还未正式搬家,回国后暂且借住在夏天梁那边,今天是第一次与新的辛爱路见面。

路边所有商户位置都做了调整,只有99号还在原地,这是徐运墨当初向工作专班提出的要求。

——只有这点,我坚持,不能有任何改变。

一室两间的布局彻底消失,现在的99号是一栋二层结构的商户楼。同个门口进去,两张门牌一上一下,挂的仍是99-1号与99-2号。

虽然早从夏天梁发来的照片中看过99号的现貌,然而实际站到跟前,用双眼见证,感觉完全不一样。

去年拿到终版方案,他反复怀疑,这是不是最好的决定,生怕有一点偏差,都会让99号不复以往。

然而未知的路,不真正走到那一步,无法看清脚下。所有顾虑、犹豫,在前行面前均是枉然。

一楼叮里咣啷,正在大搞装修。工人进出运东西,见门口有人站着不动,嫌碍事,粗声喊,麻烦让让。

徐运墨回神,没有太在意,侧身避过。

来啦?有个鬈头发从里面出来,对徐运墨说今天老宁波来过了,说我们上下水还有点问题,待会要带几个师傅去楼上看看。

讲到一半,他歪头,说怎么了,不太习惯?

徐运墨收回视线,摇头,说我约了工头今天来看场地,正好一起,走吧。

两人往99号走去。夏天梁的租赁合同成功续上。原业主补偿他的一笔费用被拿去装修,工期一个月,预计九月开张。

饭店筹备,事务繁多,倒是徐运墨领先一步。八月,他率先为二楼的99-1号挂上涧松堂的楠木匾额。

重开后,他的首个项目是公益展览,前后筹备长达半年,由香港与上海两地的阿兹海默症关爱协会联合发起,并由两岸多位策展人合力策展。

地点是香港新界的一间新锐画廊,月底开展,主题沿用了小谢建立的那个账号名称:她是倪珊。

这是一场多方促成的追忆会,各界朋友伸出援手,无偿提供帮助,包括当初来天天拍摄纪录片的唐先生——食评家人脉广,托音乐圈的好友联系到当初签约倪珊的唱片公司,获得了大量未揭露的独家肖像照,以及那首说不出的快活的使用权。

开展前一天,徐运墨和几名策展人商量,借了两个小时,允许一位特别观众提前进场。

小谢原本有些不好意思,担心给他们添麻烦,但徐运墨坚持,说没有你,这场展览不可能办成,所以你必须做第一名观众。

他又道,珊珊肯定也这么想。

两人沿着设计好的动线前行。从一张遇缘邨的留影开始,每张照片,每份资料,每个记载了女人生命的瞬间,年轻社工都驻足仔细观赏。

几十年的经历,不过弹指一挥间,小谢慢慢看,眼泪未曾停止。

隔日,倪珊二十五岁生日留下的那抹倩影变为巨幅照片竖在门口。

还在世的各地旧友纷纷来访。面对照片之时,他们容光焕发,体态轻盈,仿佛回到新界的那一夜。五月花盛放,台上摆动双臂的歌伶身着舞裙,如同掀起金色海浪,将所有观众的神智燃烧殆尽。

他们被吸引,痴痴地望,随后问候,说,珊珊,我们来啦。

Ja-jam-bo!她用歌声回应,彗星所爆发出的能量如此强烈,哪怕只有一个闪光瞬间,也足够镌刻于心。

这个世界,倪珊来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