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条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在建业城转悠。这个年代已经有海商的存在,虽然魏吴交恶。但是两国之间的贸易并未因此断绝。而向条的目标就是这些海商。刘谌在临来之前交待过向条,为了迷惑孙皓各种吴国君臣。最好能够和那些掌握着海上贸易和河运的世家打上一番交道。让吴国上下觉得大汉买船确实是只为了防备北方的曹魏,而非要对付吴国。向条列接触那些世家的消息,自然也被孙皓打探到。在得知向条同样准备向那些世家购买船只的时候。孙皓原本在悬着的心顿时就放回到肚子里了。看来刘谌真的只是打算买些船只防备魏国。于是便立刻准备和向条再次接触,想要把吴国水师淘换下来的旧船卖给向条。这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却引发了一些人的不满。吴国和魏国的国情大差不差,都是由几个世家联合起来推着孙家到台前当代理人。本质上还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这一点从吴国几个通商城市都被世家把持,而不是像大汉一样,税收归朝廷所有就能看得出来。所以在孙皓再次把向条召进吴宫商议这件事的时候,这些世家理所当然的觉得孙皓的举动是故意针对自己这些人的。和之前孙皓故意晾着向条不同,那些世家对于向条的示好是很满意的。反正对方要的也不是好船,都是已经快要废弃的大船。这些大船对于自己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但却可以拿来卖给蜀汉换钱。眼瞅着生意就要谈成,却被孙皓给截胡了,任谁心中都会感到不爽。原本朱家等世家大族对于孙皓称帝这件事就很不爽,再加上这次断人财路。这些豪族长久以来积压的不满终于爆发了出来。“姑母,陛下的目光应该放眼天下,而不是和咱们这些人争这些蝇头小利。”朱宣借着进宫看望朱太后的名义,把这件事原原本本的讲给了朱太后。朱太后闻言心中也有些气恼。倒不是气恼这些船的事情,而是孙皓从登基之后,把自己手中的权利基本上都收的差不多了。只留下一些掌管内宫的权利,可这并不是朱太后想要的,她想要的是自己儿子将来能够成为大吴的皇帝。只可惜孙皓在这些事情上做的还算是滴水不漏,即便是朱太后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什么由头来对付孙皓。如今好不容易把一个不算把柄的把柄送到自己手里,朱太后怎么能轻易放过。“传本宫的旨意,让陛下来见本宫!”朱太后对身边的侍者说道。侍者立刻前去向孙皓传旨。彼时的孙皓正在和向条商议卖船的事情,得知朱太后召见自己本能的皱了一下眉头。但是却没有多想,只是和向条说了句稍等,便往朱太后所在的方向去了。没有见到朱太后,孙皓却第一眼看到了朱宣,眉头再次一皱。“见过太后,不知太后相召,有何要事?”朱太后看着执礼甚恭的孙皓,心中稍安,或许这件事里有什么误会也说不定。于是便语气放缓的说道:“本宫听说蜀国来了个使者,准备问咱们买些旧船。”“而且已经和各家都商量的差不多了,陛下又何必横插一脚?”听到朱太后的话,再看看站在一旁的朱宣。孙皓的心头顿时冒出一股无名之火。自己从登基到现在,为了大吴江山算得上是殚精竭虑。这次蜀国前来买船,在确定完对方的真实意图后,孙皓觉得是个不错的机会。既能淘换下来一批旧船给吴国本就变得艰难的财政添砖加瓦。又能在交好蜀国的同时,让他牵制魏国的力量。简直就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可这件事若是由这些世家豪族来做的话,虽说也能达到交好蜀国和牵制魏国的目的。但这些钱最后却只能落到那些世家的手里,并且水师淘换下来的大船将无处安放!若是没有向条的出使,孙皓还不觉得有什么,现在有了向条,再让孙皓毁了这些船或者是贱卖,孙皓只会觉得肉疼!但孙皓还是压着火气说道:“太后,这件事并非是朕要横插一脚,那蜀使本就是来和大吴商议买船的事情。”“此事非同小可,朕当然要慎之又慎,非要说谁横插一脚的话,也只能是朱卿横插一脚!”朱太后闻言将目光看向朱宣:“是这样吗?”朱宣却说道:“姑母,向条和臣等接触,不就说明陛下已经没有卖船意向?”“眼下我等已经快把条件谈的差不多了,陛下却突然出手,不是横插一脚是什么?”朱宣说的随意,却没有注意到孙皓的眉毛快要拧成一股绳了。自己为了大吴兢兢业业,这些人不但不配合自己,还要趁着这个机会拖自己的后腿。甚至不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张布和濮阳兴仗着拥立之功给自己脸色,自己尚且能够接受,况且两个人也确实是在为大吴着想。你个朱宣算什么东西?竟然也敢对朕如此不敬!“放肆!”孙皓怒喝出声,“这大吴江山到底是孙家的还是朱家的?”孙皓的突然发难,把朱太后和朱宣都吓了一跳。朱宣立刻说道:“臣惶恐,这天下当然是陛下之天下!”“既然是朕之天下,那你告诉朕,什么叫横插一脚!”“莫非这大吴天下有什么事,是朕不能决断的?!”朱宣听到孙皓的咆哮,心中却丝毫不惧,只是淡淡的说道:“陛下当然能够决断天下之事,可陛下也须知道,这天下还少不得臣等的辅佐!”言语中的威胁几乎已经是赤裸裸的。孙皓面沉如水,眼带杀意的盯着朱宣看了良久。突然指着那个替朱太后传旨的侍者说道:“朕与蜀国使者商议军国大事,你个狗东西竟然敢打扰朕!”“简直无法无天!”“来人,把他给朕拖出去斩了!”:()三国之季汉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