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的?不就是溜须人家嘛,想叫人家给她闺女再找个好姑爷。
结果她拿了蒸好的杂粮韭菜包子来,一进屋子就闻见肉香味。亲家母在家,自家这儿媳妇坐在炕上,边上是炕桌。
炕桌上放着一盘子烤肉,边上是一碗肉汤,上面飘着香菜末,另外有一碗龙须面,里面绿的是菠菜,煎的焦黄的是鸡蛋。
炕里面盖着个小薄被,倒不是啥好的,就是小布条拼的,胜在是全新的。
关母赶紧扬起笑脸:“亲家母……”说着就朝着孩子的方向乐:“小如可是大功臣,我家老二这是有后了!有个小子,人心里稳当。”一边说着,一边坐在炕沿上,把篮子放在边上,“我的乖孙孙,叫奶奶看看……”
“孩子才睡稳!”吵起来哭闹了,还不得我哄,等孩子醒来再看不行吗?再说了,你坐在边上看看就行了,睡着了为啥非得碰。
桐桐闻见韭菜味了,这可是六月呀!那话咋说的:六月韭,驴不瞅!九月韭,佛开口。
六月的韭菜老了,口感很柴,紧跟着就会长韭苔,开韭花,所以,这玩意真不好吃!非要腌个韭菜酱,也还凑活。但……这拿来的绝对不是韭菜酱。
她就故意说:“哟!韭苔韭花可新鲜,我还说给他们腌些好下饭。”然后就揭开篮子上面盖着的布单,露出里面黄不黄黑不黑的包子来。
杂粮面混在一起做皮,里面包着老韭菜:这个拿来给做月子的媳妇子吃?
刚收了麦,你哪怕拿几个麦面馍馍呢?这个时月你再说你拿不出二斤面来烝几个包子是不是就不合适了?
关母一下子就尴尬了,不知道该怎么往下接话。
桐桐就又笑:“怕是小海想吃亲家母做的包子了。”那就给你儿子留着吧!她给放到灶台上去了。
孩子哼哼唧唧的醒来了,睁着懵懂的眼睛看。
关母赶紧抱起来,可孩子还是哭,“赶紧的,给喂奶。”
小如正在吃饭,孩子也还不到吃奶的点。
桐桐把孩子接过来,拍了两下就不哭了:“我们第一次见奶奶,是不是?让我们瞧瞧,奶奶给我们宝儿带啥了?”
来伺候月子,要带啥?自家人,亲奶奶,以后天长日久的,又不是走亲戚,我还非得带啥?
你弄这么些肉,白米细面的,花了不少,得那不是花在你姑娘身上了么?可没给我乖孙孙。
这孩子姓关,不姓金,这是我关家的娃,我得挑你的理,你凭啥挑我的理?我这不是忙完就来伺候你闺女了么?还要我咋?
心里怼了一万遍这张精作妖不见老的亲家母,可话却万万不敢说的。
她只能假装摸口袋:“哎哟!带了些钱,想叫小如自己买可心意的……这咋还把钱丢了?”
桐桐忙道:“哎哟哟!那得赶紧回去找找,说不定还在地方呢!现在这拾金不昧的人多,赶紧找找去……你准备的肯定不少,这是一大笔钱呢。”
“是啊!说的就是啊!”她还在琢磨‘拾金不美’是个啥意思,心说,拾到金子还不美?可不得把人给美死!嘴上只管应,应了之后才反应过来,亲家母那语气都带着‘你的戏演的真好’的意思。
她当时就又羞又气,只能顺着话:“得赶紧找去!得找找去。”
真就是孩子的模样都没看清,就从屋里又出来了。
小如吃着烤肉,配一口面条,在那里哈哈哈的笑。
关母到了门口,回头看看,然后不停的拍胸口:要么说自家的儿媳妇是个刁的,这个亲家母就刁!难怪金家那老太太不喜欢她,她就是不讨人喜欢。谁家婆婆也不喜欢她们娘俩这样式的媳妇子。
她在儿媳妇和亲家母面前丢了面子,就去了儿子的单位。
关小海以为听错了:“我给您拿点钱,瞒着我媳妇……您再把这钱给我媳妇,就说替我儿子收着?”
“要不然……那咋办?”家里真的拿不出来,“要给老三定亲……这个姑娘好,长的也好,也能干,错过了就耽搁了你兄弟一辈子……”
“我没钱。”关小海看向亲妈:“我真没钱!工资都是小如替我领的,我要钱干啥?现在添了个孩子,不能啥都指靠我老丈人和丈母娘吧?人家管他们闺女,但孩子不得我俩自己养么?我哪还有钱?”
关母指着儿子:“行!那我回去凑钱去!啥时候把钱凑齐,给得起你孩子红包了,我啥时候再来。”
言下之意,我不伺候月子了,我看你们咋办?
关小海:“……”孩子吃不饱的时候才会嗷嗷嗷的哭,好像特别不乖,特别难带!但其实孩子只要吃得饱,是很好带的。
小如的营养好,奶水又旺又稠,孩子真的很省心。又赶上天热的时候,尿了一过水,一晒就干,不会出现尿湿没啥换的情况。孩子很舒服,他真的不难带。
你要走,那就走吧!不过……自家这妈和自家这媳妇,今生注定是和解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