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听了周瑜的话,也是不知所措。只得继续向周瑜问计:“那公瑾以为我等该当如何?”周瑜看着孙策,轻声道:“若是兄长能放下仇恨,归降齐公,此乃最好……”“公瑾再言投降之举,我与那姜滔,誓不两立。”孙策连忙打断了周瑜的话。若不是说话者是周瑜,他已经拔剑将其斩杀了。周瑜见孙策仍然坚持,只得道:“那兄长只得继续拒城而守。那姜滔在外,时间久了。若有人不甘其把持朝政,必然趁机反叛。若是豫州曹操也趁机前去救驾勤王,想来姜滔只得撤兵回中原。”孙策等人听了,这才松了一口气。有了战胜姜滔的希望,诸将士气也就更高了。……当姜滔围困吴县月余,仍不见城中有缺粮的情况。不由也开始有些急了。其看向一旁的曹仁,心中不由祈祷:但愿你从兄曹操,重视你这个人质,不要反叛。不过这些时日虽然吴城没有破城,但是江北历阳的孙辅十余日前被左庸带大军击败。孙辅也被彭国中尉孙康生擒。姜滔便表孙康为庐江太守,让其带兵坐镇庐江郡。而左庸则是带领其余大军,来到了吴城,与姜滔汇合。此时吴城外,齐军兵力更胜,但是却似乎没有让城中守军有惧怕之意。“这就是江东军的底蕴吗?”……建安二年(197年)十月初,就在姜滔带领大军围困吴城之时。新都城中,因为姜滔长时间不在,开始暗潮涌动。司徒董承开始秘密联络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那姜滔挟持天子,定都陈留。趁机掌握朝堂,把持朝政。听闻其在吴郡,被孙策羁绊。此这是我等天赐之机也。我等可联络豫州牧曹操诸将,告之其我有陛下衣带昭。让其起兵前来勤王。你等可集结兵马,准备击杀姜部郭嘉等人。”长水种辑道:“我惊恐而不敢当此大任,且兵力不足。”董承回应道:“郭汜曾以几百兵力击败李傕数万人,所以就看你与我是否同心了!昔日吕不韦依靠子楚之后得以富贵,如今你我也是这个情况。”种辑、吴硕两人开始犹豫起来,最后同意一起成就此事。于是吴硕寻机偷偷前往豫州,面见曹操。董承、种辑则是留在新都,开始联络其他众臣,召集门客死士。建安二年(197年)十月中。吴硕带着两名随从,快马来到汝南平舆,见到曹操时。并拿出一份血写的衣带诏,言此乃陛下秘诏,让曹操带兵勤王。之前孙策的正议校尉张纮,前来求援时。曹操就犹豫不决。一是其从弟曹仁,此时带军随姜滔作战,也算是人质。二来其兵力远远不如姜滔,觉得没有胜算。所以一直犹犹豫豫,没有起兵。后来曹仁来信,告之姜滔以高官收买之策,分化其将。而今其他四营,皆心向姜滔矣。这让曹操怒不可遏,知道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否则迟早被姜滔慢慢蚕食殆尽。于是曹操开始招募兵马,准备反叛。此时看到衣带诏,更是觉得,此乃天意。于是曹操不再犹豫,立刻举起“勤王大旗”。亲自带领三万大军,直接往新都而去。京都军就与豫州交界,所以其很快便带军进入了京都郡内。曹操起兵,自然再次像当初讨伐董卓一样。拿出衣带诏,传檄天下。也许是有曹操当初讨伐董卓的成功案例;也许是不想姜滔一人独大。附和曹操的人也不少。各地有志向的豪强、世家纷纷向曹操靠拢。待曹操进入陈留郡时,身边已经汇合了近五万兵马。多是豫州、兖州的豪强族兵门客。此外,不甘人下的济阴郡太守高干,一直在想着如何可以东山再起。趁时机,伏杀了济阴郡尉眭元进。吞并了其部曲,然后也举起了勤王大旗,也往新都而来。高干还去信给原先的旧部山阳郡尉夏昭,让其也起兵反叛。夏昭本来对现在的地位很是满意,郡国中尉对他来说,无疑也是高位了。只是高干对其有知遇之恩,若是不随高干起兵,有些说不过去。且曹操还拿出衣带诏,这让夏昭在犹豫之后,也决定起兵。其也准备借故邀请山阳郡太守韩暹宴会,然后将其伏杀。好在韩暹多年征战沙场,在得知曹操起兵、高干反叛之后,便对夏昭有所防备。韩暹没有借公务繁忙,没有去赴宴。夏昭立马明白韩暹对他开始起疑了。索性直接带兵,攻入韩暹大营。韩暹虽早有准备,但确实没有夏昭骁勇,被夏昭击败,退出了山阳郡治所定陶城。只得带领两千余残兵,逃到了任城国。曹操、高干相继起兵。自然,京都郡的郭嘉、锺繇等人也知了曹操、高干大军攻来的消息。开始收拢兵马粮草,准备守卫新都。不过姜滔走时,可是将京都兵马大部分都调走了。此时新都城中,兵马已不多。只有京都尹锺繇的五千郡兵,羽林中郎将李进的五千羽林军;新都令孙礼的千余县兵,城门校尉高顺的三千“陷阵营”;卫尉杨奉本部的两千河东骑兵,以及廷尉徐庶的两千内城卫。靠这点兵马,怕是很难守住新都。于是郭嘉便四处求援。司隶太史慈、冀州戏志才、青州姜峻、徐州姜磊等处,郭嘉都派去了使者,告知了曹操、高干谋反的消息。还让大鸿胪荀堪前往荆州,希望能让荆州牧刘表出兵攻打曹操。就算其不愿出兵,也要稳住刘表,不让其也起兵反叛。只是各地援军路途遥远,一时无法到达。郭嘉、程昱、徐庶、锺繇等人在商议如何守卫新都时,程昱提出:“攘外必先安内,那衣带诏出现,乃是董承假传。如今曹操大军前来,若是不先将董承等人除掉,怕是其会在内配合,打开城门。”锺繇犹豫道:“董承乃是董贵人之父,董贵人如今又有身孕。若除董承,陛下必然因此怨恨我等。”:()三国:庶民崛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