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姜滔如此说,刘协等人虽然不满,但也知姜滔所言不差。如今雒阳破败成这样,没有十几年,几十年,是没法恢复的。何况如今天下还在大乱中。随后姜滔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不若派任官员,收拢河南百姓,慢慢恢复洛阳生产。而陛下先东迁兖州,兖州虽然没有以前繁荣,但至少还有人烟。如此,征集粮草,贡食朝堂,也是容易一些。待洛阳恢复生气之后,再回迁洛阳。”听到姜滔提议东迁兖州,刘协、董承等人,皆是一脸吃惊。“不可,我等好不容易回到雒阳,怎么又轻易离去呢?”董承率先出口阻止道。“对啊,兖州如今为兖州牧曹操所据,亦不知其会如何对待我等。”也有朝臣奇怪,姜滔为什么把天子带到曹操处?若是姜滔想要挟持天子,当把天子带去冀州或者青州才是啊?毕竟那里才是姜滔的地盘。“曹使君亦是忠义之臣,相信其必定会也会尊于陛下。我等到了兖州,想来便能征集到足够的物资,供陛下与众朝臣的用度。”姜滔再次肯定的说道。姜滔当然知道如今兖州,除了东郡、泰山郡,其他诸郡国已经彻底被曹操掌握。去年12月,曹操剿灭陈留张超所部,并且斩杀了张超。今年正月初,曹操便又带领大军,从陈留攻入豫州。曹操大军因为兖州大胜,士气高昂。所以轻易夺取了豫州颍川、陈国两地。如今正在汝南郡与豫州牧刘备交战,而且占据上风。扬州袁术,因为忙着攻占扬州各郡,没有余力支援刘备。刘备败亡,已是迟早之事。曹操想占据兖州、豫州两州之地,扩大自己的实力。姜滔当然不能看着这个诸侯做大做强。所以其必须让曹操,尝一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威力。此时朝中大臣,听到姜滔的话,表情各异。有的决定姜滔说的有理,兖州虽刚刚大战结束,但是确实要比现在毫无生气的洛阳地区好得多。而有的朝臣不知姜滔的打算,但就不想遂了姜滔的意,所以十分反对。姜滔见此,觉得此时已经没有再继续扮演下去。得让这些朝臣,知道现在谁说的算。于是姜滔向韩暹、杨奉使了一个眼色。两人见到姜滔的示意,立马会意。只见韩暹率先出列道:“启禀陛下,臣要参奏侯祈、冯硕、台崇三人。其结党营私,并在诸臣间制造谣言,恶意中伤武安侯,离间武安侯与陛下的关系。致使我朝堂不和,置陛下安危于不顾。臣请陛下下令,斩杀此三人。”一时前来祭祀的众臣,皆是震惊不已。所有人都明白,这三人乃是除国丈董承之外,最反对姜滔之人。其经常在天子身边,告诫天子要小心姜滔有不臣之心。如今看来,是姜滔要对他们下手了。一时不少人看向姜滔,却见姜滔只是一脸置身事外的表情。仿佛此事与他毫无关系。就在刘协等人还在思考,如何应对,好保下三人之时。车骑将军杨奉也出列道:“陛下,臣也请斩侯祈、冯硕、台崇三人。此三人尸位素餐,不思如何报效朝廷,为陛下解困。却只知结党营私,争权夺利。不杀此三人,不足以定军心啊。”“陛下,臣亦请斩杀此三人。”“臣附议。”……一时,跟随刘协东逃的朝臣中,居然也有不少人站出来附议。这些人,乃是姜滔到达之后,刻意与朝中众臣交好后,渐渐向姜滔表达投靠之人。对于这些“识时务”之人,姜滔也是乐意接收的。刘协、董承等人,见如此场面,皆是惧怕不已。不想如今朝廷之人,这么多都倒向了姜滔。此时,董承也不敢出声阻止。姜滔没有将其一起参奏,已经算是给他面子了。若是自己还想与之对抗,怕是自己也是在这些讨罪之人中了。少府王邑,自被夺了兵权之后,又见河内太守张杨身死之后,便变得沉默起来。其不向姜滔表示亲近,也从不再出面阻声拦姜滔之事。此时,其也是在一旁默不出声,似乎早已猜到了会有如此局面。侯祈、冯硕、台崇三人见无人管为其说话,又惧又怒。“陛下,冤枉啊。结党营私之人,乃是姜滔姜恒远也。”“是啊,陛下。姜恒远有不臣之心,请斩之。”“陛下,快请下令斩了姜滔吧,否则,我大汉江山不保。”……“混战,你等小人,安敢在此胡言乱语乎。”“恳请陛下,斩杀此三人,以定军心。”……姜滔身边部将,皆是愤怒不止。刘协、董承等人,看着朝廷一片混乱。在看姜滔,却是双眼紧闭,似乎不想看这乱心的局面。,!再看姜滔部下,皆是一副不斩此三人,誓不罢休的样子。刘协、董承等人,知道姜滔这是在逼自己做决断了。是选择姜滔,还是选择保侯祈、冯硕、台崇这忠心的三人。但他们有选择吗?没有。要是他们选择保侯祈、冯硕、台崇三人,怕是连他们自身都难保了。董承只得对着刘协,轻轻摇了摇头。示意刘协,不可与姜滔撕破脸面。刘协自然也是明白,只得无奈道:“既如此,那便将侯祈、冯硕、台崇三人斩杀吧。”侯祈、冯硕、台崇三人听到刘协的话,皆是不敢相信。“陛下…”“天亡我大汉矣。”…刘协等人听着侯祈、冯硕、台崇三人的呐喊,皆是沉默。而校尉徐晃,立马带着数人,将侯祈、冯硕、台崇押了下去。姜滔见闹剧已经结束,此时才出身道:“陛下,如今陛下能够回雒阳,皆是陛下身边的朝臣不离不弃。臣请对众朝臣封赏。更请对其中表率:董承、伏完、丁冲、种辑、锺繇、郭溥、董芬、刘艾、韩斌、杨众、罗邵、伏德、赵蕤十三人封列侯。”听到姜滔的话,这些朝臣皆是有了一些喜色。这十三人中,虽然有很多刚刚帮帮姜滔说话之人。比如锺繇、郭溥等人。也有之前对姜滔有所非议之人,比如董承等人。还有确实对天子刘协忠心耿耿,跟在天子身边不离不弃。所以也算中肯,各方都能接受。刘协不由看向身边的董承。而董承在此十三人中,此时自然不好出言。只是其一脸微笑之意,刘协哪里还不明白。于是刘协同意了姜滔所奏。:()三国:庶民崛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