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几度出使燕国,却并没有来过齐国都城,更何况安州之战,李康也是领兵者。
九州百姓,无人不知李康,不光是仁义,还有才能与品性,以及那流传久远的惊才绝艳。
建康城西城门前挤满了围观的百姓,永嘉王宋瑞只得命禁军阻绝出一条道路。
东齐的风貌,与燕楚不相同,这一次入齐,也让李康看到了齐国的繁华。
九州最为强盛的齐国,就连城池都修建了内外城。
李康带着贺寿的队伍从齐国官道缓缓来到了西城门前。
“怎么这么多人?”看着城门前密密麻麻的人,李康放慢了脚下的速度。
“大王名声远扬,许是慕名而来,想要瞻仰王的容颜。”李康身侧的宦官小声说道,“听齐国传舍里的官差说,齐帝派来迎接大王的是皇长子永嘉王宋瑞。”
“永嘉王…”李康微微挑眉。
齐国的礼数还算周到,迎接队伍早早的就在城楼下等候了。
“可是齐国贺寿的使团?”有宦官上前询问道。
得到肯定后,永嘉王宋瑞与大司马侯毅这才迈步上前。
“彭城王自楚国远道而来,必然舟车劳顿,齐国已备好马车,入宫途中可供歇息。”宋瑞命人驾来了亲王规格的马车。
李康跳下马背向二人回礼,“有劳。”
“彭城王果然如传闻中说的那样,恂恂公子,美色无比。”侯毅打量着李康,不禁赞道,“在下齐国司马,侯毅。”
李康自然听过侯毅的名声,年纪轻轻就已位列大司马,除了出身显贵之外,还曾立下拓土之功,在齐国,侯毅的名声极大。
“侯司马也是名不虚传。”李康与之客气道,二人相互吹捧,“康在楚国,就曾听过侯司马的事迹,如此年纪,如此功绩,旷古烁今。”
“侯某只是看着年轻,实则早已过而立之年,承蒙吾皇厚爱与器重,方有今日成就。”侯毅回道。
“兄长位列公卿,靠的是功勋与才能,又何须谦虚。”宋瑞于一旁说道,“齐国多少年,才出兄长这样一位大才。”
齐国与楚国一样,至今还没有立储,齐帝膝下也有不少皇子,为了争夺储君之位,无不争相讨好侯毅。
“时候不早了,陛下还在宫中等候齐使,彭城王,请。”宋瑞示意身后车架,并让路道。
李康点了点头,随宋瑞登上了马车,跟随在身侧的萧怀玉见李康上了马车,便想转身骑马。
“阁下应该就是楚国大将萧怀玉,昔日仅靠一队人马,守住孤城,又在安州大破我齐军。”侯毅打量着萧怀玉。
三年军旅,早已练就了萧怀玉一身强健的体魄,便是比一般男子,看着还要健硕。
如今的萧怀玉,对于侯毅并不陌生,因为继齐国大将军因受猜忌而被夺权后,齐国最有能力的武将,并不是号称小神将的延平侯宋啸,而是这位大司马侯毅。
与齐国的战争,之所以打了十年之久,便是因为侯毅,而只要侯毅在,临沂公主也会作为军师同在。
“萧某只是楚国一个普通的士卒,担不起大将之称,一介武夫罢了,能守住关城,全凭运气,与弟兄们的信任。”萧怀玉低着头回道。
“将军何须谦虚,”侯毅道,“一夫守隘,万夫莫向,这是何其的智慧与勇气,又岂是运气能左右的。”
“我齐国地大物博,却没有像将军这般神勇之才。”侯毅又继续说道,并且是压着声音的,“当初因为九皇子之事,临沂公主曾入楚,然却并非是要问罪将军,而是齐国有纳贤之意,吾皇爱才,已经答应许诺公卿之位。”
萧怀玉亮着眼珠,齐国大司马的意思已经明了,与燕国一样,都有拉拢之意。
然而当初的燕国,因为萧怀玉的拒绝,而故意拖延增援,见死不救。
齐国的手段更加卑劣,并且不在乎恶名,“萧某奉命出使,若今日因为这些身外之物而叛主,将来是否又会因为他国利诱而背叛齐国呢,我想齐国应该不会接纳一个不忠不义之人。”萧怀玉向侯毅说道。
侯毅笑了笑,没有继续追问,只是亲自牵来了萧怀玉的马,“萧将军,请。”
萧怀玉跳上马背,策马来到了马车旁,“王。”
车架缓缓驶动,随着进入齐国都城,萧怀玉记忆也随之浮现。
死守齐国城池的,并不是齐国的君王与百官,她下令破了城,并带着人找到了临沂公主。
临沂公主并没有被乱兵所杀,因为皇帝的命令,也因为,临沂公主的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