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快穿之女配重生记 > 第134章(第1页)

第134章(第1页)

「确实如此。」林族长点了点头,目光恳切。

「先前来林府小住的那位远客是青州赵家的女君,赵家可是出了好几位皇帝的老师,现在这位女君想要在咱们村这里开堂授课!」说到这里,林族长再也抑制不住满心欢喜,哈哈大笑了起来。

「什么?!皇帝的老师!」其馀人也瞠目结舌,天皇姥爷,她们竟还有这般造化!

消化完消息的几位主事人满怀心事的回了家中,然后连夜让各家把进砖窑的人选报上来,她老父的,这砖窑说什么也得盖起来,还得尽快,族里要是有哪个小崽子敢拖后腿,她老人家非抽断她们的狗腿不可!

于是,在这群老嬢嬢的日夜监工下,砖窑很快就建好了。

知道林清的打算后,林府君急忙买了一批上好的匠人送回了林府,这批匠人的到来也让石远村的基建大业如虎添翼。

学堂的图纸是林清画的,一排庭院式的砖房以幼学堂为主体,左右两边分别是学医的药庐以及学木匠丶竹匠等等的匠屋。

匠人们烧出来的第一批青砖就用在了建造学堂上,除了打短工的山民,村里闲暇的女娘们都主动过来帮忙建屋,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林氏学堂终于赶在初雪前完工了。

整个冬天,往常猫冬的小娘小郎们被家里的长辈强扭着送进了学堂。

教了一冬后,赵子君说什么也不愿意教授这些会撒泼打滚的稚子,娃子们的吵闹声实在是扰的她头痛欲裂。

于是林清又聘请了两位老童生来教授幼童们,幼童们若是有读书的天赋,自会有名师传授知识,若是无读书的天资,在识得常用字后则会进入药庐或匠堂学习一门手艺。

就这样在磕磕跘跘中,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石远村开始有了雏形。

林氏学堂也被誉为让男女平等受教育丶第一个传授专科知识的学堂。

其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等教育思想在后世造成了深远影响。

可惜,被后世尊称为「民师」的林清此时正病怏怏的躺在床上,皱着眉毛将黑黢黢的药汁一饮而尽。

一旁的陈熹立刻递过来一颗蜜饯,隐约知道妻主在做一件利民大事的他连责备的话都说不出口,只能更为仔细的照料她的衣食起居,并且和林主夫一起把帐目明细登记在册,管理着整个基建工作的后勤。

第二年春耕之际,林瑢考中童生的消息传入林府,随后她一路过府试丶院试考中案首的喜讯源源不断传来,尤其在院试过后的春日宴上她的诗才更是远扬。

而此时的林清田里查看稻香鱼的生长情况,碧绿的稻苗下一条条肥硕的鲤鱼丶草鱼在泥田穿梭,笔直的稻苗也长势喜人。

夏收时,听闻稻田里养鱼成功的消息,陈县令也坐不住了,她坐着马车急忙赶到石远村,眼见着被收割过的稻田里一群农户操着网兜在捞鱼,她兴奋连长袍都忘记卷起一脚陷进农田中,脚边鱼儿梭行的动静让她哈哈大笑了起来。

随即稻田养鱼的耕作方法在全县被推广,等到年末,家家的桌子上都摆满了鱼,清池县还因此诞生了很多鱼的新吃法,被后世誉为「鱼乡」。

五载之期已至,在林清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捣鼓下,石远村乃至清池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子里阡陌交通,屋舍俨然,家家门前栽花,午后种果树,更养了鸡鸭鹅猪等家畜。

赵子君在放弃为师之道后,便仿造林清的《通文篇》写了很多适合幼童启蒙的文章,其文风清丽飘渺,别具一格。如教授幼童伦理的《五常篇》,教授幼童行为准则的《知礼篇》,甚至她还将世家更迭编成了一首诗瑶,揭开了名门望族的高贵面纱,使其走入寻常百姓的眼中。

她也因此被家族除名,自成一家。

后世人将其誉为研究幼儿教学的师祖,并猜测这位女君必是爱极了幼童才能写出如此多幼儿教学的教材。

赵子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