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底子软薄,很多时候还会伤脚,可也比一直光着脚走路的情况好些。
赤脚没有草鞋的人,开始割草晒干,准备编织草鞋,有草鞋和会编织草鞋的人,则恍然,“我们之前怎么没想到呢!”
既然一层草鞋底子软薄,那多几层呢?或者草鞋之间垫上干草,增加厚度和硬度,起码不让草鞋再像之前那样硌脚。
就像布鞋那样,布鞋是千层底,其厚度和硬度,就是一层层叠加出来的。
【除了草鞋和布鞋外,古代还有几种特殊的鞋子。
比如木屐,大家一边穿汉服,一边穿木屐,会给人一种不伦不类感。】
姜叶放出木屐图片,木屐就是木头鞋,下。面有屐齿。
再一搭配华夏传统服饰,给人的感觉怎么说呢。
“木屐就是屐履啊,哪里怪了?”诸朝古人们看看图片上的衣服,再看看鞋,没觉得哪里不对。
“不过木头鞋,穿时间长了,确实不怎么舒服,不过短暂穿一下,还是可以的。”也有人从木屐的舒适方面找原因。
【首先大家要知道木屐的起源,那就是华夏,木屐是华夏自古以来的鞋子款式之一,并不是什么外来物。
只是后来随着宋元明清等时代禁锢,木屐渐渐没落,然后木屐传入日。本,被日。本奉为传统服饰之一。】①
【到现在,我们华夏已经没有了木屐身影,当人们再看到木屐这种款式的鞋子,会第。一印象就认为这是日。本的服饰,然后这种穿着方式会受到人们的批判,从而心里自卑,进而怀疑自我。
而从鞋子上的观念,我们也能侧面看出外界对我们彼此的服饰印象,那就是自己人都不认为木屐是自己家的东西,又如何能让外人知道木屐真正的起源。】
“又是日。本,先是宋朝点茶,再是屐履,不是,他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吗?”得益于银矿,诸朝古人们对日。本并不陌生。
可木屐一事,还是让他们诧异,因为点茶也就算了,好歹还能和高雅沾边,可是鞋子,那可是日常用品。
总不可能日。本,连自己的鞋子款式都没有?
要不然干嘛把别人家的东西,当成自己家的。
随着时代发展,华夏逐渐淘汰木屐,可这不代表华夏古人们就不再喜欢木屐。
尤其是那些喜欢穿木屐的朝代,心里难以接受他们喜欢的鞋子,未来居然成了别人家的。
“那照后世说法,咱们这些穿木屐的老祖宗,也不伦不类了!”
他们生气,既气愤把别人家鞋子当成自己家的日。本,又气愤后世连木屐起源都忘了的后人们。
“这就是文化印象吗?难怪后世要把咱们的衣食住行,也当成文化的一部分。”
“因为后世如果不强调这些东西的起源,等未来东西被人占有,时间长了,就会真成别人的。”
嬴政和刘彻等帝王若有所思。